2021-10-08 iXueHai.cn 爱学海 字体 - 小 + 大 纠错指正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 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刺激时,此处膜电位发生变化,变为外负内正。这样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兴奋以局部电流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单向传递 ①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②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 ③信号的转变过程: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④兴奋的传递方向: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5.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①人体的神经中枢: 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脑干: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节律等的控制 ②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6.人脑的高级功能 ①大脑皮层除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②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大脑H区受损会得听觉性失语症,患者可以讲话会书写,但听不懂别人说话。大脑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大脑V区受损,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二、通过激素的调节 1.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2.血糖平衡的调节 ①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为低血糖症;高于1.2 g/L为高血糖症,高血糖严重时会出现糖尿病。 ②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③血糖平衡的调节 调节中枢——下丘脑;相关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A、体液调节 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转变为脂肪(增加血糖去路);同时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减少来源)。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B、神经-体液调节
④血糖平衡的调节:不仅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有(负)反馈调节的方式调节血糖平衡;同时还有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通过神经调节血糖平衡。 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4.水盐平衡调节
5.体温的调节 (1)人的体温:用于维持体温的热量主要来源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温度感受器(分为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3)寒冷和炎热环境下体温调节过程 6.激素调节的特点: ①微量和高效; ②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 ③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灭活了。 7.体液调节: ①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②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
③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A.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B.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例如: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亢 婴幼儿时期分泌不足:呆小症 缺碘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甲状腺肿大(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 三、免疫调节
3.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4.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等)。 抗原的特性: a.异物性 b.大分子性 c.特异性。 5.抗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如抗毒素、凝集素等。 分布:主要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化学本质:球蛋白。功能:与特异性的抗原相结合 6. 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7.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8.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①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正常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②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③免疫缺陷病:机体免疫功能缺乏或不足所引起的疾病。如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HIV是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它主要攻击T细胞,使人丧失免疫能力。 |
高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生物| 历史|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初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
高二: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生物| 历史|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初二: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地理| 生物| 历史| 道法 |
高一: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生物| 历史|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初一: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地理| 生物| 历史| 道法 |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制| 科学| 试题: 小学| 初中| 中考| 高中| 高考| 作文: 小学| 初中| 高中| 满分| 技巧|素材|英汉词典 |
高校: 985/211| 各省市| 港澳台| 国外| 排名| 中考专辑| 高考专辑| 各省中学| 职业考试: 从业资格| 技术技能| 艺术等级| 公务员| 百年党史 |
课外: 教育动态| 教育法规| 老师榜| 家长帮| 学生派| 安全说| 古诗古文| 世界名著| 近代文学| 寓言故事| 格言名句| 阅读技巧| 在线许愿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