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访问 移动版鼠标点我 QQ登录 | 登录 | 注册 | 留言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学课本 > 中学地理 > 高二地理 > 正文 爱学海 > 高二地理 > 正文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2022-03-17         iXueHai.cn     爱学海 字体 - 小  + 大  纠错指正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城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有规建的大气运动。

(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父换。

2、三圈环流的将成新气遮带、风带前分布

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a. 低纬度密环流

b中纬度密环流圈

c高纬度密环流圈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①气压带北半球:

气压带               分布            形成

赤道低压带   南北纬5之间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副热带高压带  30附近      高空空气堆积下沉

副极地低压带   60附近   近地面气流上升

极地高压带   极地地区   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
除赤道低压带外,其余气压带在南北半球各有:个,关于赤道对称分布。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

②风带北半球)

风带               分布                     风向
东止信风带    赤道~30之间     东北风
盛行西风带     30~60之间     西南风
极地东风带    6090之间      东北风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各风带风向与北半球不同,全球共形成6个风带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特别提醒】大气环流特点

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规律性、长期性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也是判断某一大气运动形式是不是大气环流的依据,如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但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不是大气环流,因为它们的空间分布范围有限,运动变化周期短。

巧判气压带性质

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的区域,则为低气压带。

气压带形成的原因

气压带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的。气压带形成有两大原因:热力原因和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或高气压。例如,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形成。

动力原因:气流运动造成空气在一定区域内辐合或辐散,从而导致气压发生变化。例如,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的形成。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成因:海陆的热力差异。

2.海陆的热力差异的表现

(1)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气温低,形成冷高压。

(2)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气温高,形成热低压。

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1)冬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冬季风


①气压中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②风向:东亚为西北风,南亚、东南亚为东北风。

(2)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夏季风

①气压中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北太平洋高压。

②风向:东亚为东南风,南亚、东南亚为西南风。

(3)亚洲季风环流


4.南半球气压带分布特征:基本呈带状分布。

图示记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

【重要提醒】北半球的气压呈块状分布,南半球的气压基本呈带状分布

北半球大陆面积较广,海陆的热力差异显著。而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下垫面性质比较单一,所以气压带几乎未被切断,特别是30S以南地区,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教材p52页图3.14,该图展示出:

(1)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不同季节的风向。

(2)澳大利亚大陆西北部不同季节的风向。

(3)亚洲东南部、南部的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的。

【总结归纳】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

地球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

1、抓“动力”一突破气压带形

2、抓“偏转”

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一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的中心纬线。

(2)辨别一看相间分布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一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涉及的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一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四个手指与手掌弯曲成90°角,它们之间的接触带的凹陷处和凸起处分别代表低压带和高压带,其中中指和无名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它们之间的凹陷处代表赤道低压带,食指和小拇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极地高压带,食指与中指之间以及小拇指与无名指之间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

【总结归纳】

1、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2、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与我国锋面雨带移动的关系

(1)正常年份: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动和雨带的位置变化

①4、5月: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通常位于华南。

②6月中旬至7月上旬:副热带高压脊西伸北进到北纬20°~25°,雨带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至日本南部,形成长达1个月的梅雨季节。

③7月下旬至8月:副热带高压脊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30°,将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脊影响,出现伏旱天气。

④9月上旬:脊线回撒到北纬25附近,我国自北向南先后转为秋高气爽的天气。

⑤10月上旬副高脊线回撒到北纬20°以南地区,结束了以一年为周期的季节性南北移动,我国雨季结束。


(2)异常年份

①若夏季副热带高压脊西伸至我国大陆且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

②当副热带高压脊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干旱。

教材P52一53活动

提示:

1.画图略(图a中气流下沉,图b中气流上升)。

(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低,空气冷而重,形成下沉气流。

(2)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而轻,形成上升气流。

2.从纬度位置看,图a中的空气柱位于副极地低压带上,图b中的空气柱位于副热带高压带上。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画闭合的等压线,将会看到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这说明海陆的热力差异对气压带分布有重要影响。

上一篇【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

下一篇【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Copyright © 2019-2023 爱学海 ixuehai.cn 版权所有  |   关于爱学海 |  商标证书  |  投诉反馈 |  版权声明  |  公司简介 |  中采网 |   粤ICP备09029428号    
全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