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访问 移动版鼠标点我 QQ登录 | 登录 | 注册 | 留言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学课本 > 中学地理 > 高二地理 > 正文 爱学海 > 高二地理 > 正文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022-03-17         iXueHai.cn     爱学海 字体 - 小  + 大  纠错指正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1.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选填序号)

①岩石  ②生物  ③大气  ④土壤  ⑤植物

2.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一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

(1)实现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2)结果:自然环境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问题思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自然环境中的哪一种循环?

提示:生物循环。

【教材拓展】

图中有哪几种自然环境要素?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迁移的?

提示:图中有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大气中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通过大气降水,生物、土壤、河流和湖泊获得水分补给;大气通过植物蒸腾、土壤和河湖蒸发获得水汽:土壤中的无机盐及养分,通过水的运动被植物吸收。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1、含义: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在自然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拥有了整体功能。

2、内容

生产功能: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稳定功能: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

3、 意义:保证了人类的生左和发展。

【重要提醒】

(1)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协调人地关系,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的差异。

(2)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稳定功能是单个自然要素所不具有的。如自然环境具有平衡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功能,但大气本身不具有该功能。

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1.特点

(1)变化性: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自然环境的演化,是要素间物质迁移的结果。

(2)统一性: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

2.意义: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

【重要提醒】

(1)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改变,即地理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2)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区域。

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环境产生影响。

四、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1.响应原理

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化  →  改变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  其他要素发生连锁变化  →  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

2.特点: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快速的,各要素变化也不同步。

3.现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环境变化加快,环境的快速变化往往不利于人类的适应。

【问题思考】

通过连锁变化,说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后果。

提示  后果被放大,环境变化越来越快,不利于人类的适应。

【总结归纳】

1.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由气候、水文、地貌、土壤、生物等要素组成,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有机整体。自然界中各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主要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过程完成。如下图所示:

图1 水循环过程

图2 生物循环过程

图3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图4 自然环境要素相互关系

(1)水循环过程中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该物质循环过程以水文要素为中心,水文条件以河流因素为主,对地形、土壤、气候、生物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2)生物循环过程中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该物质循环过程以生物要素为中心,其中的植被状况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对地形、土壤、气候、水文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3)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该物质循环过程以地壳运动为中心,其中地形条件的影响最为显著。地形条件会影响河流的流向、流速和水能资源分布: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降水及气候类型等方面。

2.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在自然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下,拥有了整体功能,如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如下表所示:


【总结归纳】

自然环境的整体表现及意义

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要素组合及对干扰的整体响应,均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具体分析见下表:

【教材拓展】自然环境整体性问题的分析思路

(1)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侯、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

(2)“一果多因”的推理。“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推理“因”。例如,大陆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西海岸的沙漠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影响。

(3)“一因多果”的推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一定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例如,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起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P82活动

提示:

1.可可西里地区的气候是典型的高寒气候,温差较大,植被多以高寒草甸为主,植被较为稀疏,生产力较小。

2.可可西里地区气候高寒,草类稀疏,食物产量有限且受环境条件影响明显,因此动物数量更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3.藏羚羊的生存是与可可西里地区的自然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在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不断通过增减数目来适应环境,其结果是藏羚羊的数目保持了相对稳定。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稳定功能。

教材P85活动

提示:

对地下水的影响是“地下水位上升”:对生物的影响是“物种构成改变或某些物种消失”;对地方气候的影响是“温和湿润”;对泥沙沉积的影响是“泥沙沉积减少”;对洪水灾害的影响是“洪水频率减少或洪水灾害减轻”。

上一篇【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章 水的运动 第三节 海一气相互作用

下一篇【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Copyright © 2019-2023 爱学海 ixuehai.cn 版权所有  |   关于爱学海 |  商标证书  |  投诉反馈 |  版权声明  |  公司简介 |  中采网 |   粤ICP备09029428号    
全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