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访问 移动版鼠标点我 QQ登录 | 登录 | 注册 | 留言 | 加收藏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部分:信息技术基础 主题四:信息技术与社会

2021-10-03         iXueHai.cn     爱学海 字体 - 小  + 大  纠错指正

主题四:信息技术社会
一、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信息技术可以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加速产业变革、创造新的人类文明;对个人就业产生影响,给个人带来了便利和实惠;改变人们工作、生活方式,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二)消极影响:网络黑客、病毒、垃圾信息、信息犯罪等。 
(三)信息社会交流方式的多样性:网络提供了许多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方式,如电子邮件、BBS 、QQ 、MSN 以及博客(weblog)、论坛、微博、微信等。面对同一个交流需要,要学会选择适当合理的交流方式与他人交流。
 二、信息安全意识和习惯 
(一)信息安全的意义:信息安全的实质就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信息安全的含义主要是指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
(二)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计算机犯罪、黑客行为、信息丢失、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信息战、网络协议自身缺陷(例如TCP / IP 协议的安全问题)、嗅探(嗅探器可以窃听网络上流经的数据包)。 
(三)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
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被称为计算机病毒 2.特征:传染性、破坏性、隐蔽性、潜伏性和可激发性 
(四)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1.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移动存储设备(磁盘、光盘、U 盘、移动硬盘)和网络。 
2.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磁盘空间突然变小;运行异常(速度缓慢、突然重启、死机);程序或数据无故丢失;显示乱码;出现不能控制的自动操作;长时间访问磁盘等。 
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重要数据定期备份;不使用来历不明的软盘、光盘;对网络下载的软件先杀毒后使用;谨慎处理电子邮件附件;使用杀毒软件,开启实时监控,及时升级并定时查杀。 
(五)计算机犯罪的特点:作案手段智能化、隐蔽性强;犯罪侵害的目标较集中;侦查取证困难,破案难度大;犯罪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大。 
三、网络安全与网络道德规范 
(一)网络上的自我保护意识 
1.因特网上信息交流的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和隐蔽性等。
 2.因特网上保护个人隐私的主要方法: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对敏感的数据发送要加密、及时清除在网络上交流信息的记录、在网络上谨防泄露个人资料等。 
3.垃圾邮件、网络病毒、电脑黑客、网络诈骗等给网络应用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要客观认识,既不要过度崇拜,也不要因噎废食、盲目排斥,应合理而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二)网络道德规范 1.文明使用网络,如进行网络交流用词和用语要讲究礼貌、不传递虚假信息、不传播不健康的信息等。 
2.熟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包括“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中的“五要”和“五不”的具体内容、公约的发布单位和时间等。其中“五要”和“五不”内容如下: 
(1).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2).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3).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4).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5).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上一篇【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部分:信息技术基础 主题三:信息资源管理

下一篇【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主题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Copyright © 2019-2023 爱学海 ixuehai.cn 版权所有  |   关于爱学海 |  商标证书  |  投诉反馈 |  版权声明  |  公司简介 |  中采网 |   粤ICP备09029428号    
全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