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访问 移动版鼠标点我 QQ登录 | 登录 | 注册 | 留言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学课本 > 中学政治 > 初三道法 > 正文 爱学海 > 初三道法 > 正文

【初中道德与法制】部编版九年级道法上册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2021-12-23         iXueHai.cn     爱学海 字体 - 小  + 大  纠错指正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文化的形成、特点及组成 

(1)形成: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中华文化。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组成: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 

2、文化发展与国家、民族发展的联系: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原因: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文化对国家、民族的价值: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7、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 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8、文化自信的来源: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9、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措施。

      必要性: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措施: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10、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11、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  

12、青少年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13、中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区分 

(1)中华文化: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由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中国所有民族(即中华民族)的文化总汇。  

(2)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4)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力,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14、民族精神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意义?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5、民族精神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6、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的集中体现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17、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与时俱进。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18、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9、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1)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2)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3)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20、对价值观的理解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生活中,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 

(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2)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24、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25、中华文化:

(1)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作用: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一脉相承的原因: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如何传承与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26、文化自信: 

(1)原因: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2)来源: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 

(3)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还要互相交流借鉴。 

27、中华传统美德: 

(1)重要性(意义、原因):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熔铸了中华民族民族志向、民族品格和民族理想,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内涵:爱国情怀,奋进品格,高尚情操,伦理规范等。 

(3)青少年如何做:①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28、民族精神: 

(1)重要性: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一个民族要生存与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否则会失去生命力。 

(2)中华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与时俱进。 

(4)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不同时期不同表现):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B、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C、改革开放时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5)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作用):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6)传承与弘扬的表现: ①表现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舍生忘死;②表现在关键时刻见义勇为,无私奉献;③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意义、重要性: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价值引领,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2)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 
 7 
(3)如何培育和践行: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要勤于学习,注重修养,勇于实践,踏实做人。 

6、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1)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2)新的特点:①增速趋缓②出生率低③老龄化加剧④男女性别比失衡⑤城乡分布不均衡⑥“独生子女”社会问题。 

7、 我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原因(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8、为什么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1)生育政策要随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9、 我国的资源现状与危机?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3)危机: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0、我国环境形势与危机: 
(1)现状: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使得我国环境问题严重,各类环境污染问题高发; 
(2)危机: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1、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 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2、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1)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 ,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否则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13、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8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4、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4)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上一篇【初中道德与法制】部编版九年级道法上册第四课 追求民主价值

下一篇【初中道德与法制】部编版九年级道法上册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Copyright © 2019-2023 爱学海 ixuehai.cn 版权所有  |   关于爱学海 |  商标证书  |  投诉反馈 |  版权声明  |  公司简介 |  中采网 |   粤ICP备09029428号    
全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