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访问 移动版鼠标点我 QQ登录 | 登录 | 注册 | 留言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学课本 > 中学地理 > 高二地理 > 正文 爱学海 > 高二地理 > 正文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2022-03-16         iXueHai.cn     爱学海 字体 - 小  + 大  纠错指正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地貌的概述

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

概念

外力作用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而形成的地貌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沉积下来而形成的地貌

河流的堆积作用

2.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侵蚀作用——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动力

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作用形式

概念

对地貌的影响

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延长

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2)河谷——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

1、河谷发展阶段 侵蚀类型及地貌特点                           

(1)初期(A)  

侵蚀类型: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地貌特点: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

(2)中期(B)      

侵蚀类型: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地貌特点: 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3)成熟期(C)    

侵蚀类型: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地貌特点: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    如何分析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

若河道平直,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若河道弯曲,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河流堆积地貌并不仅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1)冲积平原的组成:冲积平原自上而下由三部分组成: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2) 冲积平原的形成

组成部分

分布

形成

地貌特点

洪积——冲积平原

山前

水流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

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平原

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

河流到达海洋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携带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3)河漫滩平原的形成:  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

(4)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在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中,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地形区

聚落分布

原因

聚落形状

高原

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多呈带状

山区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有肥沃的土壤

呈明显的条带状

平原

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带状、团装

【图文拓展】

 以景观图和剖面图来掌握河流地貌的类型及成因

【考题实战】 

河流地貌及其流域的地形特征、地理环境特征的判断

1.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断河流流向


(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断河流流向


(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断河流流向


(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断河流流向


(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断河流流向


(6)根据河流地貌类型判断河流流向

(7)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河流流向

一般地,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

2.根据河流判断地形特征

(1)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

(2)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对应的地形部位为盆地;辐射状水系对应的地形部位为山顶。

(3)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

(4)根据河道形态判断地形:若河道呈蛇形弯曲,则说明该地为平原。

3.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

(1)含沙量大,则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

(2)若河流有结冰期,则说明该河所处纬度较高。

【重要知识】

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作为水源地,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对外联系和运输;河流冲积平原,利于耕作,为聚落提供农副产品

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耕地连片地区:乡村的规模较大

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①平原低地:为防御洪水,人们通常加高和加固河堤,聚落一般沿河呈线状分布;

②山区河谷中:为防御洪水和地质灾害,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

图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以搬运为主,下游以堆积为主。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图所示:

试题解答】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下列地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A.奥陶系

B.下石炭统

C.下二叠统

D.五通组

2.图中地质结构反映了该地经历了(  )

A.水平挤压和外力侵蚀

B.水平挤压和外力沉积

C.水平张裂和外力沉积

D.水平张裂和外力侵蚀

解析:第1题,图中岩层分层分布,则为沉积岩,沉积岩中岩层越往上形成时间越晚,图示P1位于最上层,故形成时间最晚。第2题,图中岩层出现了褶皱现象,说明经历了水平挤压过程;另外在S1g处地质构造为背斜,但形成了谷地,说明经历了外力侵蚀作用,故A正确。

答案:1.C 2.A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  )

A.①处地质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适合修建水库

C.③处是背斜山

D.岩层中可能存在化石

4.如果图中①河、②河为同一条河流。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  )

A.①河段自西向东流

B.②河段自东向西流

C.该河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

D.该河从图中③山岭西侧绕过

解析:第3题,图中①河附近岩层是背斜、②河附近岩层是断层、③是向斜成山;图示岩层具有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故可能含有化石。第4题,图中河流沉积物在①河段中位于南侧,说明河流自东向西流,在②河段中位于北侧,说明河流自西向东流;同时②河段海拔高于①河段,河流总是由高向低流,则河流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

答案:3.D 4.C

艾里定律是计算河流泥沙中的底沙或推移质的一个基本公式,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W)与流速(V)的6次方成正比。这一定律说明流速的微小变化可导致底沙推移量的很大变化。下图示意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某河流干支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地形剖面。据此完成5~7题。

5.图中河流M、N、T、S四处,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最大的是(  )

A.M 

B.N 

C.T 

D.S

6.某地质爱好者在N地附近,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可能是(  )

A.该河段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

B.该河段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

C.该河段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河流流速变化大

D.该河段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沉积作用显著

7.该河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

A.M以上河段

B.MN之间

C.NT之间

D.TS之间

解析:第5题,图中T处于河流凹岸,水流速度最快,故搬运能力最强,则被水流推动物体重量最大。第6题,图中N位于河流凸岸,为堆积作用较明显的河岸。依据材料可知,水流速度决定了搬运能力,有鹅卵石说明水流速度快,有细沙说明水流速度慢;两种物质共存于该地,表明该地水流速度季节变化大。第7题,图中TS段有支流汇入而水量较大,同时从干流河床地形剖面可看出,TS段地势落差最大,故TS段水能资源最丰富。

答案:5.C 6.C 7.D

二、综合题(共46分)

8.读图,完成问题。(24分)

(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8分)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8分)

(3)分析图中从河流出山口往湖泊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8分)

解析:第(1)题,宁夏平原是由断层下陷和流水沉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第(2)题,河流沿线由于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导致地形变化不同,等高线表现的变化方向也就不同。第(3)题,河流泥沙的沉积都是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答案:(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 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

(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9.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读图回答问题。(22分)


(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6分)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8分)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8分) 

解析:(1)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该地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2)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3)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

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

(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

(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上一篇【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

下一篇【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

  Copyright © 2019-2023 爱学海 ixuehai.cn 版权所有  |   关于爱学海 |  商标证书  |  投诉反馈 |  版权声明  |  公司简介 |  中采网 |   粤ICP备09029428号    
全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