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访问 移动版鼠标点我 QQ登录 | 登录 | 注册 | 留言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学课本 > 中学历史 > 高三历史 > 正文 爱学海 > 高三历史 > 正文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史必背 五、古代思想政治文化

2021-10-09         iXueHai.cn     爱学海 字体 - 小  + 大  纠错指正

一、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背景:

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物质基础;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革;

③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受到统治者的重视;④思想文化:学在民间,私学出现——舆论阵地

思想家及其思想:
⑴孔子及其思想——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政治思想:“仁”与“礼”( 核心思想)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克己复礼。
教育方面: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文化方面: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 《春秋》),继承传播文化。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    荀子:礼法并治,王道为主;性恶论,
⑵老子及其思想——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哲学:认识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墨家: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代表平民利益。
(4)法家:韩非子  君主集权、严刑峻法、变革 顺应历史潮流。
意义:①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②儒家思想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二、汉代儒学
1、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⑴原因:政治大一统需要,以思想统一实现政治统一;无为而治————积极有为

⑶实质:是一种封建的文化专制。
内容:君权神授、仁政、三纲五常、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尊儒措施:

①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③兴办太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④以儒学经典为教科书。

⑵影响:

: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

②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学地位上升

③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

④促进民族文化教育的进步。

:禁锢思想,神化皇权;扼杀学术自由。
三、宋明理学

⑴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①道教的兴起与佛教的传播,儒学受到冲击;

②唐后期及北宋进行复兴儒学运动;

③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比较尖锐;④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学术活跃。

⑵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代表人物

年代

思想主张

影响

程颢程颐

北宋

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格物致知。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南宋

先有理而后有万物。

理气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理先于气而存在。

理学修养论: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格物致知)。社会政治理论:道统论、三纲五常。著作:《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2、陆王心学
⑴历史背景(明朝)
①封建社会衰落,社会矛盾进一步尖锐。②程朱理学官方化和成为科举教材以后,功利逐渐掩盖了学术应有的探究精神。③佛教(特别是禅宗)思想的影响。
⑵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代表人物

时代

思想主张

地位

陆九渊

南宋

 “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反省内心即可得到天理

心学的开创者

王阳明

明朝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四、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⑴历史背景:

①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

②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③思想文化上,理学空谈义理,八股取得士,限制了思想的自由;

④阶级关系上,工商业这阶层队伍扩大,社会矛盾尖锐。
思想家及其思想:
⑴.李贽(zhì)(明中后期)的离经叛道

主张:   

①反对以孔子的是非标准为标准。

②批判道学家“存天理 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评价:有利于明末清初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反映了明中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现实。 
⑵.黄宗羲(明末清初)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主张:


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评价:1)这些主张反映了明朝末年,传统社会  生产关系的变化。
⑶顾炎武(明末清初)倡导经世致用
主张:

① 经世致用思想:主张在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②“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评价:以其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⑷王夫之(明末清初)的唯物思想
主张:

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②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
③认为静止时相对的,运动时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评价:

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意义。

3.评价:
进步性:
1、对儒学是一种批判地继承.
2、具有一定民主启蒙的色彩。
3、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局限性

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其主张未跳出传统的理想模式,没有根本上动摇儒学的地位。

上一篇【高中历史】古代中国史必背 四、古代经济政策

下一篇【高中历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的线索时间表

  Copyright © 2019-2023 爱学海 ixuehai.cn 版权所有  |   关于爱学海 |  商标证书  |  投诉反馈 |  版权声明  |  公司简介 |  中采网 |   粤ICP备09029428号    
全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