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访问 移动版鼠标点我 QQ登录 | 登录 | 注册 | 留言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学课本 > 中学历史 > 高三历史 > 正文 爱学海 > 高三历史 > 正文

【高中历史】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21-10-09         iXueHai.cn     爱学海 字体 - 小  + 大  纠错指正

1、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开眼看世界:
(19世纪40、50年代:主要是介绍西方情况,并开始提倡学习西方技术
(1)社会背景: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危机开始出现,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2)思想主张与代表人物:“师夷长技以制夷”
①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和《各国律例》 《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纲常(清朝统治),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阶级局限。
②魏源:编成《海国图志》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并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3)影响:启迪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2、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9世纪60、70、80年代:主要是在实践学习西方技术)
(1)社会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代表人物: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
(3)思想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学技术,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清王朝。
(4)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伦理道德。
(5)实践: 

①创办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划海防: 

④创办新式学堂和选派学生出国: 

(6)结果:失败
(7)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没有学习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8)影响:

①积极:迈开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客观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推动封建经济的瓦解

②局限性:维护腐朽的专制制度,无法使中国富强;甲午战败,标志失败

3、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君主立宪制
(1)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专制统治腐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科学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王韬、郑观应强调:“商战”)
(2)核心内容: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制
(3)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①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抨击封建顽固势力。
特点:把西方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评价:①康有为的观点有力地抨击了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顽固封建势力②局限性: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②梁启超:著作:《变法通议》;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变法图存
③严 复:借用进化论《天演论》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4)实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5)实践:1898年掀起戊戌变法运动,但因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而最终失败
(6)失败的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7)影响: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作用。
4、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资本主义共和制
(1)背景:同辛亥革命
(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建立共和制
(3)主要内容: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民主共和制
(4)实践: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最后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
(5)影响:同辛亥革命

5、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1)背景:

政治: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②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根本)。
③思想:辛亥革命进一步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则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2)兴起:
①兴起的标志(阵地):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7年,改为《新青年》。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后期的李大钊等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
原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兼容并包、百家争鸣”,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青年》和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4)内容:前期内容:
①提倡民主与提倡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指出: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新文化运动期间, “打倒孔家店”,彻底抛弃儒家传统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建立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后期内容: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高举社会主义旗帜,进入新阶段。
(5)评价新文化运动:
①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旧文化的斗争。
②进步性: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思想;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③局限性:由于新文化运动领导者的阶级局限性和思想局限性,导致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指明革命的真正出路。
6、无产阶级:传播马克思主义

(1)背景:

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空前壮大。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②新文化运动空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③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内容: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经过:

①李大钊:著作:《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

②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③中共一大,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指导思想

(4)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①为中国民主革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③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新中国;

上一篇【高中历史】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下一篇【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时间表

  Copyright © 2019-2023 爱学海 ixuehai.cn 版权所有  |   关于爱学海 |  商标证书  |  投诉反馈 |  版权声明  |  公司简介 |  中采网 |   粤ICP备09029428号    
全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