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访问 移动版鼠标点我 QQ登录 | 登录 | 注册 | 留言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学课本 > 中学历史 > 高三历史 > 正文 爱学海 > 高三历史 > 正文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021-10-09         iXueHai.cn     爱学海 字体 - 小  + 大  纠错指正

一、四大发明
(一)造纸术:
① 秦汉时期:竹木简牍和丝织品;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意义: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
(二)指南针
① 战国——司南      ② 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
3.意义对航海业尤其是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唐末,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2)宋元时期广泛应用。
2.影响:⑴进入热兵器时代。⑵不仅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而且成了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
(四)印刷术的进步
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泥活字)。
意义: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2.印刷术对欧洲影响
(1)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 (2)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2)明清时期科技衰落的原因

①经济:自然经济的束缚。

政治: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

③思想文化:文化专制的禁锢。(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④对外:“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总之,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1)历程: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2)特点

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③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魏晋以前自发阶段实用为主,魏晋以后自觉阶段追求美感。

(3)历程

魏晋时期,士人群体的形成,笔墨纸张的改进   东晋王羲之成为“书圣”,名作是《兰亭序》。

(4)隋唐一统,草书有“张(旭)(怀)素”,楷书有欧阳询和“颜(真卿)柳(公权)”。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5)宋代书法风气总体倾向是崇尚意趣、忽略法度。
(6)明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书法呈现出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的趋势。

2、书法五种字体的特点

字体

创立或成熟时间

特点

隶书

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

字体宽扁,左右舒展,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草书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楷书

形成于汉末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体,这是汉字演变的主流)

行书

开始盛行于晋代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3.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

⑴起源:新石器时代萌芽,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
⑵演变

①夏商周:壁画和帛画。

②秦汉时期,绘画门类丰富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夫画家活跃于画坛。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我国古代的绘画理论,强调“以形写神”。
④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绘画的高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⑤宋代崇尚写意的文人山水画形成潮流。商品经济发展,风俗画出现。
⑥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高,特别是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明清时期,绘画也逐渐平民化、世俗化、实用化,有故事插图、年画、壁画、剪纸画、布贴画等。
⑶特点

①注重线条,讲究神似、意境和气韵。

②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

③表现手法灵活、自由,融诗、书、画、印为一体。④宫廷画和民间画注重写实,人文画主写意。

三、文学成就
(一)诗的经典——《诗经》现实主义
(二)楚辞  屈原 《离骚》浪漫主义。
(三)汉赋
2.特点:气势恢弘、词藻华美;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
3.汉赋繁盛的背景:两汉国家统一,高度繁荣
(四)唐诗:
1.唐诗繁荣的原因
(1)政治: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物质基础(2)文化政策: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
(3)科举制度的实行,“以诗取仕”的推动   (4)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
(五)宋词
1.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1)婉约派:北宋:柳永《雨霖铃》;两宋之际:李清照《声声慢》
(2)豪放派: 北宋:苏轼(东坡) 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
2.宋词兴盛的原因
(1)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2)阶级关系: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3)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尤其是宋金对峙时期),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六)元曲与市民社会
1.元曲的含义: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
(1)散曲:金元时期北方民间兴起的一种新诗歌体裁。(与词相比语言更自由、通俗,形式更活泼……)
(2)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的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又称“北曲”。
2.主要代表:关汉卿——《窦娥冤》(杂剧)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散曲)
(七)明清小说
1.明清小说繁荣的的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市民文学蓬勃发展。
2.明清小说特点和成就
(1)通俗文学:“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注意与“四大名著”的区别)
(2)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
(3)批判现实的力作: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
四、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1.中国古代戏曲的历程:


原始歌舞(傩戏)→春秋战国的优怜→宋代南剧、金代诸宫调→元代杂剧→明代昆曲→清代京剧
2.元代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
⑴流行原因:

①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元代多年不行科举,士子社会地位低下,没有其他出路;

③元朝注意保护艺人。
⑵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是成就最高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窦娥冤》。
3.清代京剧的崛起
⑴背景:

明清时期北京成为休闲文化的一大中心;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成为各种剧种竞争的场所。
⑵形成:

①清乾隆年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②以后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京剧。

⑶发展: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迎来第一个繁盛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清朝末年,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成为全国流行的最大剧种。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

⑷艺术特征:

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将唱、念、做、打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独特的艺术体系。

京剧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是:融合并吸收多剧种和曲调的优点。

上一篇【高中历史】现代世界经济体系发展

下一篇【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Copyright © 2019-2023 爱学海 ixuehai.cn 版权所有  |   关于爱学海 |  商标证书  |  投诉反馈 |  版权声明  |  公司简介 |  中采网 |   粤ICP备09029428号    
全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