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8 iXueHai.cn 爱学海 字体 - 小 + 大 纠错指正
第四单元 美好品质 《穷人》《桥》《在柏林》
祭奠(diàn) 保佑(yòu) 寡妇(guǎ) 蜷缩(quán) 魁梧(kuí) 嗤笑(chī) 忐忑(tǎn tè) ▲
唉:右下是“矢”,长撇不出头。 湃:“拜”左边是“手”的变形,右边有四横。 ▲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魁梧:身材强壮高大。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势不可当:来势迅猛,不可阻挡。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 忐忑不安:心神极为不安。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表示。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
揪(揪住) 秋(秋天) 亚(亚洲) 哑(沙哑) 勾(勾引) 勺(勺子) 雏(雏燕) 皱(皱纹) 糟(糟糕) 遭(遭遇) 同音字 废(废品) 费(费事) 淌(流淌) 倘(倘若) 呻(呻吟) 伸(伸手) ▲
柏:bó(柏林) bǎi(柏树) ▲
顾惜—怜惜 抱怨—埋怨 忧虑—焦虑 严肃—严厉 寂静—安静 惊慌—惊恐 渺小—微小 恩赐—赏赐 慷慨—大方 节制—克制 枯竭—干涸 感叹—感慨 威胁—恐吓 设想—假想 灾难—厄运 居然—竟然 充足—充裕 承载—承受 神圣—庄严 浓密—稠密 体验—体会 滋润—滋养 照管—照料 品尝—品味 终究—最终 眷恋—依恋 勇敢—胆怯 险恶—凶恶 归宿—着落 恭敬—恭顺 凶恶—凶残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领悟—领会 风雨同舟—同舟共济 ▲
慷慨—吝啬 枯竭—丰富 贡献—索取 毁坏—爱护 锐减—剧增 糟蹋—珍惜 冰冷—炎热 善良—凶残 保护—消灭 浓密—稀疏 圣洁—肮脏 清澈—浑浊 甜美—苦涩 咆哮一沉寂 拥戴一唾弃 沙哑一清脆 放肆一拘谨 黧黑一白皙 蜷缩一伸展 潮湿一干燥 僵硬一柔软 势不可当一强弩之末 奇特一平常 生机勃勃—死气沉沉 弱小—强大 志忑不安一坦然自若 寂静一喧哗 汹涌澎湃一风平浪静 缓慢一迅速 心惊肉跳一镇定自若 不假思索一冥思苦想 ▲
1、动词搭配 (很厚)的围巾 (冰冷发青)的脸 (苍门僵硬)的手 (熟睡)的该子 (冷冷)地说 (窄窄)的木桥 (清搜)的脸 (茫茫)的世界 (汹涌澎湃)的海浪 (白茫茫)的世界 (清新)的海风 (魁梧黧黑)的渔夫 (湿淋淋)的渔网 (健壮)的男子 (奇特)的举动 (神志不清)的老妇人 (可怜)的夫人 (头发灰白)的后备役老兵 (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汹涌澎湃)的海浪 (茫然)的眼睛 (奇特)的举动 (不假思索)地嗤笑 (生命垂危)的老人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雄奇)的气势 (粼粼)的波光 (参天)的杨柳 (闪闪发光)的松针 (严重)的威胁 (特殊)的葬礼 (永流不息)的河水 (雨后清风)的气息 (温暖)的怀抱 (了不起)的奇迹 (绿风荡漾)的小院 (不加节制)地开采 (慷慨)地提供 (不顾后果)地滥用 (精心)地保护 (不紧不慢)地说 3、名词搭配 (命运)的选择 (生命)的归宿 (上帝)的恩赐 (白色)的纹痕 (绿色)的波浪 水雾(飘飘洒洒) 水声(震耳欲聋) ▲
描写自然环境的词语:绿树成荫 青山绿水 鸟语花香 乌烟瘴气 臭气熏天 寸草不生 不毛之地 中国古代关于飞离地球、升上天空传说的成语:嫦娥奔月 鸡犬升天 带“狼”字的成语: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狼心狗肺 狼吞虎咽 狼狈不堪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声名狼藉 鬼哭狼嚎 引狼入室 杯盘狼藉 与狼共舞 ABCC式词语:生机勃勃 大腹便便 大名鼎鼎 烈日炎炎 春雨绵绵 人心惶惶 白发苍苍 白雪皑皑 波光粼粼 薄暮冥冥 不过尔尔 不甚了了 左冲右撞 黑白相间 前赴后继 横七竖八 上天入地 AABC式词语:闪闪发光 熊熊大火 欣欣向荣 摇摇欲坠 涓涓细流 ABB式词语:乱哄哄 白茫茫 湿淋淋 含有反义词的词语:不紧不慢 南辕北辙 左顾右盼 积少成多 同甘共苦 大材小用 先人后己 前呼后拥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含数字的四字词语:三番五次 一心一意 一分为二 不三不四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七零八落 形容共渡难关的四字词语:风雨同舟 同甘共苦 休戚与共 同舟共济 ▲
比喻句
省略号应用 (1)“冲上前”“揪出”“吼”是对老汉的动作描写。“凶得像只豹子”是对老汉的神态描写。“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是对老汉的语言描写,让人体会到老汉的铁面无私。 “她丈夫”指的是老支书,“她儿子”指的是那个小伙子。小说最后才点明小伙子和老支书的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出乎意料的结尾,更能震撼人心,烘托出老支书的光辉形象。 这段环境描写,将屋内的温暖舒适与屋外的寒风呼啸进行对比,充分说明了桑娜勤劳能干,也暗示出渔夫出海打鱼的危险,侧面反映了渔夫的勤劳和他们生活的贫穷。 文段是对桑娜的心理描写,我们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 感受到桑娜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内心补白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好句 银光笼罩下的村庄,弯弯的梯田,一层一层地依着山势螺纹般地向上盘绕着,每一层梯田里,都有一轮月亮,微风一吹,水面就荡漾着涟漪,把月光荡漾得碎银子似的。看着满梯田都是碎银子,就觉得村庄是那么富有,富有得把银子到处堆放,随处乱扔了。 日积月累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2、结合《桥》说说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3、体会《穷人》一文中,通过对话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方式。 4、会创编故事。 ▲
1、《桥》是一篇微型小说,描写了一位老支书在山洪暴发的紧要关头,果断地指挥全村人跨越了死亡的生命桥,赞扬了他无私无畏、舍己为人、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1)《桥》这篇课文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这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位老支部书记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 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的事情,赞扬了以老支书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先人后己、心系群众、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4)语句赏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这句话对老汉进行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老汉严厉训斥一个违反纪律的党员。“冲、揪、吼,像只豹子”说明了老汉对小伙子十分严厉,体现了老汉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冲、揪、吼、凶”写出了什么?(动作果断,不容置疑。)这是一个(坚持原则,不殉私情)的老汉。 (5)文章以“桥”为题目的作用? 课文一桥为题目原因有二;一是在洪水狂奔而来之时,村庄北面的窄木桥是人们唯一的求生之路。这座桥也确实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挽救了村民们的生命。二是桥有丰富而深刻的象征意义。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老支书做出了正重大的抉择。他用身躯皱起了一座桥梁,这座桥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的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内涵。 (6)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置悬念,前后照应。构思新颖,让人意外之余又觉得悲壮,达到震撼效果。突显了老汉舍己为人的品格。 (7)《桥》中第八段;老汉清瘦的脸上躺着汗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神态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表现了老汉的威严与冷静,和乡亲们那混乱无序的场面相成对比,同时突出老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山含有靠山的意思,暗示老汉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8)老人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老汉的话有何含义? 从中感受到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桥窄,大家为了顺利逃生要遵守秩序,不要拥挤。共产党员要先人后己,老汉在喊话的时候,自己仍然站在水里,这表明他要最后一个离开,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人,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个豹子。 这句话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同时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了老汉训斥一个违反纪律的党员。“冲、揪、吼”“像只豹子”都说明了老汉对小伙子十分严厉。 2、《穷人》一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穷人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丈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1)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第一自然段环境描写,屋内的温暖和屋外恶劣的环境外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女主人公桑娜勤劳能干的美好品质。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阅读理解:“心跳得厉害”是害怕丈夫责骂她,“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将他们抚养成人;“非这样做不可”的原因是西蒙的孩子没人照顾会冻死,会饿死,面对西蒙的遭遇,桑娜的反应是一种本能。反映了桑娜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3)桑娜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九段) 这些省略号更好地反映出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从而让我们感受出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让我们感受到桑娜关心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4)渔夫是一个怎样的人?(第24段) 这段话通过对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刻写了渔夫思前想后的过程,说明他有着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3、《在柏林》是一篇微型小说,作者是奥莱尔。课文叙述的是在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一位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一、二、三”,遭到了两个小姑娘的嗤笑,当老兵说出真相后车厢里一片寂静。反映了战争对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愿望。 (1)语句赏析: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这句话属于环境描写,渲染了人们极其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哀的气氛。 4、阅读感知: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1.通过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2.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从小说的环境描写中理解人物形象。 5、小说的三要素: 环境、人物、情节。 ▲
1、《桥》作者:谭同占,笔名谈歌,河北顺平人。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1971年参加工作,1984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河北宣化钢铁公司服务公司工人、宣传干事、车间主任,保定冶金部地球物理勘查院宣传干事、秘书、副科长及下属企业副经理、经理、机关干部、报社记者等,《冶金报》记者,《冶金地质报》记者,河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中篇小说集《我曾让你傻半天》、《城市热风》、《大厂》等。1981年参加了河北省文联举办的第二届文学讲习班. 迄今发表作品5部,中短篇小说近200篇,共500余万字。 2、《穷人》 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人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对农奴制社会和学校教育不满,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尝试农奴生活的改革。1851年到高加索服兵役并开始文学创作。早期创作表现了进步贵族的平民化思想,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和《青年》,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等。19世纪60至70年代的中期创作加强了精神探索,《战争与和平》肯定人民是决定祖国命运的力量,《安娜·卡列尼娜》从贵族婚姻和家庭关系的角度,反映了社会的深刻矛盾。80年代初,托尔斯泰世界观发生激变,站到了宗法制农民的立场,并形成一整套“托尔斯泰主义”,提倡不以暴力抗恶、追求道德自我完善和全人类的爱。《复活》是晚期的代表作。1910 年82岁高龄时,为摆脱家庭贵族生活方式,离家出走,病死于途中。 |
高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生物| 历史|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初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
高二: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生物| 历史|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初二: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地理| 生物| 历史| 道法 |
高一: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生物| 历史|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初一: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地理| 生物| 历史| 道法 |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制| 科学| 试题: 小学| 初中| 中考| 高中| 高考| 作文: 小学| 初中| 高中| 满分| 技巧|素材|英汉词典 |
高校: 985/211| 各省市| 港澳台| 国外| 排名| 中考专辑| 高考专辑| 各省中学| 职业考试: 从业资格| 技术技能| 艺术等级| 公务员| 百年党史 |
课外: 教育动态| 教育法规| 老师榜| 家长帮| 学生派| 安全说| 古诗古文| 世界名著| 近代文学| 寓言故事| 格言名句| 阅读技巧| 在线许愿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