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访问 移动版鼠标点我 QQ登录 | 登录 | 注册 | 留言 | 加收藏

【历史试题】高一历史 下学期 复习考试试题(四)

2022-04-07         iXueHai.cn     爱学海 字体 - 小  + 大  纠错指正

高一历史 下学期 复习考试试题(四)

一、选择题

1.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A.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资本主义形态已初步形成

C.获得政治上的独立

D.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2.“自治城市本身所获得的种种自由权和城市内部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自治制度都构成了对封建制度的挑战。”材料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运动( )

A.使城市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与特权

B.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C.采用了武力斗争的手段反抗贵族

D.迫使领主不得再向市民征税

3.古代雅典公民在公共事物案件中如果输掉了官司会被罚很重的罚款,其中很大一部分罚款将被用于支付原告的偿金,公民为了赢得官司,经常反复上诉,于是法庭开庭时间由每年150天左右变为几乎天天开庭。这种现象说明

A.雅典司法审判注重维护原告的利益

B.雅典法庭坚持了公平正义的原则

C.雅典法庭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D.雅典民主制度与运行机制有待于完善

4.印加人修筑的道路系统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两条大道贯穿全国境内,以库斯科为中心,北达基多,南到智利中部,全长达16000千米。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信使接力传送。印加人重视交通事业的原因在于

A.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B.加强对全国的控制,方便调动军队

C.便利人们出行

D.显示强大的国力

5.马里各城市逐渐发展为学术中心,其中以廷巴克图最为突出。那里的桑科勒清真寺已是一所驰名穆斯林世界的大学埃及和摩洛哥的学者前来讲学,培养出不少黑人学者。廷巴克图的图书馆藏有大量的书籍、文献和手稿。材料重点强调

A.马里国力强盛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B.廷巴克图是西非文化的中心

C.文化的繁荣有助于社会的稳定

D.马里文化繁荣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6.加纳国王被视为具有神性的人,他是诸部落的大酋长,又是军事首领,还是宗教首领,支配着王城附近的圣林(王陵)的祭司们。从中可以看出加纳

A.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

B.建立了中央集权

C.注重宗教在统治中的作用

D.实行国王与祭司集体统治

7.加纳帝国以商业为基础,将其权力范围向外扩展,向北控制食盐进口,向南控制黄金买卖。帝国岁入的大部分都来自对这些和其他一些商品买卖的征税。材料说明了加纳帝国

A.农业不发达

B.黄金是流通的主要的商品

C.加纳的经济是建立在商业的基础上的

D.加纳资源丰富

8.玛雅社会曾经相当繁荣,农民垦殖畦田、梯田和沼泽水田,生产的粮食能供养激增的人口,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材料表明

A.玛雅文明是美洲发展程度最高的文明

B.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玛雅人发明的历法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D.玛雅文明高度发达的原因仍不为世人所知

9.马克思曾描述了一种贸易过程:“贩奴船先从欧洲载运廉价的工业品到非洲换取奴隶,再把奴隶运到西印度和美洲,以高价卖给那里的矿山和种植园主,换取那里的廉价原料运回欧洲。该贸易过程对欧洲最重要的历史作用是()

A.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B.传播了工业文明

C.增加了资本原始积累
D.扩大了商业贸易

10.下图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成果。其反映的是西欧


A.王权演变历程

B.奴隶主权力变化过程

C.神权演变历程

D.城市自治权变化过程

11.笈多王朝时期国王赐给官吏、贵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地,封建采邑制度至此形成。封地领有者往往将君主封赐的领地再分封赏赐给自己的臣属。封地的层层再分封形成等级制的附庸臣属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笈多王朝深受中国分封制度的影响

B.种姓制度是笈多王朝形成附庸臣属关系的重要原因

C.采邑制度和由此形成的等级臣属关系在人类历史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D.采邑制度巩固了笈多王朝的统治

12.玛雅人创造了一套精密的数学理论满足按年记事的需要决定播种和收成的时间,并对季节和年度中雨水最多的时间准确地加以计算。据此可知玛雅人创造和发展数学主要是基于()

A.按年记事和发展农业的需求

B.记录文明发展的需求

C.丰富天文和历法知识的需求

D.按时种植玉米的需求

13.“封赐土地必须举行一定的仪式受赐者必须对赐予者宣誓效忠的仪式被称为‘臣属宣,臣属宣誓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金字塔式的封建主内部的等级关系。”上文体现的制度是()

A.种姓制度

B.元首制

C.封君封臣制度

D.城市自治制度

14.下列选项中,对下图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无论大小封建主都是国王的直接附庸

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方式向国王效忠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关系

D.各阶层相互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15.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又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这说明阿拉伯人()

A.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B.在沟通世界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C.在自然科学的成就方面影响西方

D.一度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16.公元649年,孝德天皇下诏,令“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地方设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国司就是由中央派遣下来管理“国”的官员,“国”之下的“郡”的长官为郡司,里长则由当地的人来担当。该措施(   )

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推动了幕府统治的建立
C.加速了战国时代的到来
D.有效传播了唐朝文化
17.罗马帝国时期,裁判官创立了妻财诉,以此保护妻子的追索嫁资权。这样丈夫对夫妻财产,特别是原先具有赠予性质的嫁资的控制权和支配权逐渐被削弱甚至剥夺。这从侧面反出当时的罗马法律
A.提高了妇女的经济地位
B.推动了罗马社会的转型
C.全面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D.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18.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柏拉图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A.雅典的直接民主存在严重弊端

B.民主思想和人权思想根深蒂固

C改造城邦政治的必要性

D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精神

19.“这一制度是当时西欧人与人之间的主从关系中最为典型的结成方式,其结成以保护与被保护为前提,两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的”。“这一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C.打击了宗教势力

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20.14、15世纪,西欧掀起了一股海上探险热潮,不论是王公贵族、富商大贾,还是处于底层的渔夫水手,都积极投入到这场热潮中。这说明西欧()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B.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休闲活动产生

C.列强殖民扩张拓展世界市场

D.各阶层渴望获取财富推动海外探险

21.《金融的逻辑》一书写道:“新航路开辟后,航海贸易风险太大,可能有些船会沉没,船员沿途可能死去,如果由众多个人共同参股集资,每位股东的责任最多是损失掉所投入的股金,不承担更多的风险。”以上现象反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了()

A.海上贸易频繁

B.商品价格上涨

C.经营方式变革

D.商路中心转移

22.史观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其中,整体史观是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按照这观点,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应该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早期殖民扩张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23.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流行词汇是比文献更响亮的证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下表是世界近代史上不同时期的部分流行词汇其中,17—18世纪的流行词汇是()

A.革命、殖民扩张

B.垄断、罢工

C.哥伦布、东印度公司

D.民族独立、经济危机

24.据统计,自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产量的3/4,这表明当时()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C.中国政府取消重农抑商政策

D.中国和西班牙垄断了世界贸易

25.婴儿出生后要到教堂受洗、起教名、指定教父;长大后要定期到教堂做礼拜,聆听牧师讲解《圣经》,向牧师忏悔过错;结婚时到教堂举行婚礼,在上帝面前表示对婚姻的忠诚;死前请牧师做弥撒,死后则安葬在教堂旁边的墓地中。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基督教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B.基督教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C.基督教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D.基督教对战争的影响

26.马克思指出:“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近代西欧各国基本都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下列关于资本原始积累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价格革命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

B.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C.英国的圈地运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典型途径之一

D.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27.美国史学家朱迪斯·本内特在他的书中写道:“当时的伦敦人以他们的城市为豪:‘伦敦享受着新鲜的空气,笃行着基督的教诲;它拥有坚固的城防以及自然优美的环境;市民以它为荣耀,女人含蓄有礼。伦敦是座幸福的城市,不仅百业俱兴,还是养育高贵人物的摇篮’。”材料中的“当时”应是()

A.中世纪早期

B.中世纪后期

C.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28.传统观点认为,土耳其阻隔东西方商路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诱因。但近年来新发现的史料表明∶15世纪,威尼斯商人经土耳其每年运往西欧的货物,仅香料总量就在750~1000吨,价格一般要提高8~10倍,这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不满。由此可见()

A.新航路的开辟与土耳其无关

B.历史认知随史料的补充而丰富完善

C.新的史料总会颠覆传统观点

D.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

29.1853年,某学者以印度的发展为例,阐明了世界市场的双重作用,并指出虽然落后国家在世界市场上遭遇了各种不平等待遇,但是仅仅从道义的层面遣责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或者对落后国家表示深切的同情是无益的。据此可知,该学者的观点()

A.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B.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

C.具有美化西方对外扩张的局限性

D.受到了阶级立场的深刻影响

30.《全球通史》中提到,地理大发现时期“探险者虽然绝大多数是意大利航海冒险家,但他们的资助者都是新兴的民族君主国,而不是他们的家乡、微不足道的城邦,这一点绝非偶然”。“绝非偶然”主要是指新兴君主国()

A.能为海外殖民提供强大支持

B.因航路阻断引发商业危机

C.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相对较高

D.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31.下表为英国学者麦迪森统计的1500年和1700年各国人均GDP水平(以1990年国际元为换算单位):

据表格可知这一时期

A.各国经济水平差距在拉大

B.工业化助推英国经济发展

C.中国生产力出现衰退迹象

D.经济发展推动力出现变化

32.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动植物的全球交流,使世界人口激增。你认为人口的激增可大部分归功于()

A.全球交流促使饮食结构与营养改善

B.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世界各地民族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

D.全球贸易连接着欧亚市场和消费者

33.在《达:伽马航行的佚名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记教,当达.伽马航船行驶到印度向卡利库特王公呈递信件之后,这位印度王公曾问及葡萄牙有些什么商品。达.伽马回答说:“有很多粮食呢绒、铁铜等。”王公又问他是否带来了一些商品,达.伽马回答说:“总数不多,都是样品。”这可以用来说明()

A.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本性

B.东西方国家贫富差距明显扩大

C.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

D.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34.奴隶贸易严重地破坏了非洲社会的发展。部族之间相互猎取对方人口,引起部落间冤冤相报的战争,导致部落和民族之间原有的社会联系被破坏。一些中世纪建立的国家消失了,新的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被中断。这说明奴隶贸易()

A.阻滞了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历程

B.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C.加速了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D.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35.中世纪基督教认为对贷款收利息无异于盗窃。但1520年,教皇却宣布贷款利息只要不违反高利贷法,即属合法。1545年英格兰议会也通过法案允许利息存在,但最高不超过10%。出现这一变化是由于()

A.宗教改革取得了初步胜利

B.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枷锁已解除

C.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要求

D.追求理性已成为社会的普遍诉求

36.明朝后期,政府腐败,加上倭寇的骚扰,政府实行海禁。禁令限制了中国航海业的发展,而此时的欧洲航海业却迅猛地发展起来。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当时海上的霸主,他们甚至专门成立学校,培养航海精英。这表明当时()

A.中国封建统治日益腐朽

B.西葡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中西发展轨迹出现异位

D.西葡海上霸主地位确立

37.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古代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联系

38.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关于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39.意大利学者阿德里亚诺马达罗形象地说明了《马可波罗游记》的历史作用:“在朦胧而混沌的欧洲中世纪背影的衬托下,马可波罗的惊人著作像是一个革命挑战……像是一把开锁器,促成了世界的开放。”材料揭示了欧洲新航路开辟的()

A.经济根源

B.间接动机

C.直接动因

D.精神动力

40.“它的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主要目的是掠夺金银。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除巴西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都被划入其庞大的殖民帝国版图之内。”文中的“它”是指()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法国

二、材料分析题

41.阅读下列材料:

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封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古代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

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初三省的职能。唐朝统治者如此划分三省职权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与古代中国相比,这种地理特点对希腊城邦的政治体制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三呈现的两种政治模式有何共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制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民主制有着怎样的不同?

42.材料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解读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43.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玉米),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

——摘编自《通向现代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玉米的传入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指出玉米能传入中国的主要外部因素。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结合所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1)概括指出欧洲殖民势力在非洲扩张的空间演进特征,并结合欧洲经济发展说明成因。

2)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以来欧洲殖民侵略对非洲产生的影响。

45.(探索历史的奥秘)玛雅文明曾是地球上最灿烂、也是最神秘的文明之一。阅读下列

材料:

材料一

库库尔干神庙

玛雅文字

材料二现今人们对古玛雅的认识建立在100多年来对墨西哥东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等地古玛雅遗址考古发掘和记录的基础上。20世纪初,一些博物馆和调查机构对玛雅文明进行了当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玛雅的考古、建筑、艺术史、古文字破译都是热门研究领域。目前为止,借助古文字破译的成果,我们已基本能理解一篇玛雅历史文献中80%的内容,并能用玛雅语进行朗读。玛雅古文字研究者的兴趣已经不仅局限于释读文字,而更多关注其包含的文化意义,如象征和隐喻等。

——摘编自孙妙凝《玛雅文明为何“神秘”消失》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中建筑和文字体现的玛雅文明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玛雅文明研究借助的主要载体是什么,说明当代对玛雅文明研究呈现出的新趋向。

46.中世纪英国

1265年,在被爱德华击败之前没多久,孟福尔(贵族)召开了一次大型会议。……与会人员除了大领主和王室官员以外,还包括每个郡的两名骑士和每个城市的两个市民。骑士和市民以前也参加过大会,但机会很少,而且叫他们来总是为了一些特殊的目的,而从未让他们参与议政。孟福尔把骑士和市民召进来,主要的动机可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这项革新至少在一开始不是成规。在后面几代人的时间里,骑士和市民还是很少数情况下才被召去参加会议。

1272年,爱德华继承父位,当上国王。他经常召集议会,并费尽心思地实验议会到底该由哪些人员组成。和孟福尔一样,他有时候也让骑士和市民参加。在爱德华一世的整个长久的统治期间,议会的成员组成和力量是不固定的。但是,另一方面,这些议会实实在在地参与到爱德华统治时期的政治革新里。

——(美)朱迪斯•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当时英国的政治状况有何特点?

(2)导致上述状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这条常规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某些国家和地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最先开始于哪一个国家?

(2)材料图示中依次封赐的是什么?上下级之间分别被称为什么?这一制度开始于何时,又是何时普遍存在于欧洲的?

(3)根据两则材料,谈一谈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材料一,请你谈谈西欧形成的这种制度有何特点。

48.中世纪之光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恰恰因为它们再从头开始,而且处于政治上支离破碎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的结构中,所以自治市的自由民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种自信和独立是欧亚大陆其它任何地区所没有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

(1)如何理解材料中所说的“支离破碎的欧洲”?

(2)结合史实说明,城市的兴起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及详解请阅读下一页

上一篇【历史试题】高一历史 下学期 复习考试试题(三)(附答案​)

下一篇【历史试题】高一历史 下学期 复习考试试题(四)参考答案及详解

  Copyright © 2019-2023 爱学海 ixuehai.cn 版权所有  |   关于爱学海 |  商标证书  |  投诉反馈 |  版权声明  |  公司简介 |  中采网 |   粤ICP备09029428号    
全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