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访问 移动版鼠标点我 QQ登录 | 登录 | 注册 | 留言 | 加收藏

【历史试题】高一历史 下学期 复习考试试题(五)

2022-04-07         iXueHai.cn     爱学海 字体 - 小  + 大  纠错指正

高一历史 下学期 复习考试试题

(五)

一、选择题

1.《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凡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窝藏奴隶者,都处以死刑;窃贼应处死,或处以重罚;奴隶否认其主人,则割去该奴隶的耳朵。由此可见(  )

A.法典具有极端性和残酷性

B.法典内容全面而具操作性

C.法典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

D.法典体现奴隶主阶级意志

2.公元前7世纪希腊密集型方阵出现,方阵中的士兵虽互不认识,但只要处在这个位置上,就可以心无旁骛地-直前进.而不必担心自己的侧后翼受到敌人的攻击。只要是站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就可以完全信赖而不管是谁。据此可知,占希腊方阵(  )

A.利于增进城邦意识 

B.推进民主政治发展

C.深化人文主义精神 

D.促进军事达到顶峰

3.13世纪,西欧大学享有自治地位,大学师生可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按教会法规定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这主要体现了大学享有(  )

A.免赋税特权 

 B.司法特权 

 C.教育自主权 

 D.教会法豁免权

4.11世纪时,意大利北部诸城市掀起公社运动,反对控制城市的主教或封建主,有的地方曾发展成起义。结果是一些城市相继成立公社,由商人和进入城市的中等封建主控制了市政。他们选出的市政官有一定任期,掌握城市的税收、司法、行政等权力。该材料反映了西欧(  )

A.起义是城市自治的唯一途径 

 B.公社是商人与封建主的联合政权

C.城市自治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 

 D.反封建、反教会成为时代的主题

5.古罗马时期,立法来源具有多样性,皇帝的敕令、元老院的法令、执政官的律令等都可以具有法律效力。但在君士坦丁大帝扩张时期,皇帝救令逐渐成为法律的主要来源,由此产生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可见,《民法大全》(  )

A.顺应了罗马发展的需求 

 B.得益于被征服者的推动

C.体现了贵族与平民的斗争 

 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6.公元元年,巴勒斯坦爆发了犹太人反对罗马统治的人民起义,结果起义被镇压,6000多名起义者被判有罪,判决犹太起义者有罪是根据(  )

A.习惯法 

 B.公民法

C.十二铜表法 

 D.万民法

7.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C.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D.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

8.下图为法国画家路易·大卫1787年创作的油画《苏格拉底之死》局部,这一油画的创作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处有罪后,他的学生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然而苏格拉底却选择了慷慨赴死。《苏格拉底之死》的法理意义和人文价值是(  )

A.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捍卫人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B.屈从错判行为就是纵容罪恶、人是万物的尺度

C.凡是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该去做、美德即知识

D.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主权在民人生而自由

9.某地,地主将耕地划分为三大区块,或春耕,或秋耕,或休耕;为了恢复地力,休耕的土地种植豆科植物等绿肥。农家使用地主提供的农具与牲口,共同耕作。村庄另有许多共同的设施,如马厩、作坊、烤坊、牧场、林地及宗教场所。这种生产、生活方式曾普遍地存在于(  )

A.四世纪的埃及 

B.七世纪的希腊

C.十三世纪法兰西

D.十五世纪的中国华北

10.一般希腊城邦都禁止不婚。斯巴达还进一步惩罚晚婚。结婚不是公民私人事务,它是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个人的财产永远受城邦的支配,公民的教育、生活方式,甚至服饰、饮酒、娱乐等,都受城邦的控制。一切都按城邦的需要来安排,为了城邦,个人要作出无条件的牺牲。由此可见,在古希腊(  )

A.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

B.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位的渗透

C.每个人都有着平等的社会地位

D.规范公民行为以维护社会稳定

11.“人们深以自己能传承古希腊文明为荣,作家们以典雅的古希腊语写作。当西欧正沉沦于黑暗时代时,他们却维持一个有教养的、博学的社会……”。材料中的“他们”来自于下列哪个国家(  )

A.英国 

 B.阿拉伯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2.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我们要出海,肯定会去找一个经验丰富的船长,如果我们生病,肯定会去找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船长或医生。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

A.反对雅典后期的激进的民主政治 

 B.揭露雅典民主制的虚伪本质

C.认为雅曲的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 

 D.提倡顺应时代建立专制制度

13.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第56编中记载:“如果某人伤害了一个自由人,却认为该自由人是他的奴隶,他将不被提起侵辱之诉。”由此可知,其旨在(  )

A.维护公民的政治地位

B.维护司法程序的公正

C.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D.宣扬自由人超越法律

14.亚里土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亚里士多德称赞的是古希腊公民(  )

A.浓厚的民主意识 

B.人人平等的法制观念

C.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积极参政的政治素养

15.伯里克利时期,自然科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提出“太阳是一团炽热的物质”等观点,被以“不敬神”的罪名驱逐出雅典;哲学家普罗塔戈拉也因其言论被控“不敬神灵”,其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驱逐出雅典。这些事例说明当时的雅典(  )

A.城邦公民拥有言论自由权力 

B.公民价值须在城邦意志中体现

C.政体已难以接纳进步的思想 

D.人文精神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16.在古代雅典对外战争后,战死子女的父母往往要表现出满脸笑容,甚至要到神庙里去谢神;但平安归来的父母则要当众哭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悲伤。材料反映出(  )

A.各阶层矛盾趋向缓和 

B.摆脱了伦理纲常的影响

C.对公民生命权的漠视 

D.城邦至上影响个人行为

17.对于雅典人进行的民主政治试验,西方人的意见从来就不一致。在古典世界,它就有理想政体和民众暴政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这表明(  )

A.民主范围有限引发社会分裂 

B.民主力量和贵族斗争激烈

C.奴隶制下民主缺乏社会基础 

 D.直接民主存在着制度缺陷

18.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

A.表明雅典人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些行业的人

B.认为抽签选举方式的危害小

C.实质上揭示了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

D.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人容易出错

19.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这一历史情境显示()

A.陪审团组建保证了素质

B.程序公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

C.陪审团组建不具合法性

D.雅典法律保证了苏格拉底一定权益

20.“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材料旨在说明()

A.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B.希腊文明的包容性

C.东方文明的先进性

D.希腊文明的民族性

21.《新全球史》写道:“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各个人群之间的互动反过来产生了规模空前的交流……有一些交流是生物种群方面的: 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以及病菌都传播到未曾到达过的地区。这些生物交换对人类造成了迥然不同甚至出人意料的影响,一些人因为传染病而死亡,而另外一些人由于食物供应的增加和品种的丰富而发展壮大。”下列物种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的是①玉米②甘蔗③葡萄④可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与西欧和北美等国家相比,亚非地区一直被认为是落后停滞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改变了这种历史观,他们说:被认为近代落后的地区,并不是因为开发上落后而没有得到发展。而是在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确立过程中,遭遇了低开发。以下解释与之相符的是()

A.西欧国家输出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思想

B.近代中国完全沦为提供原料的殖民地

C.近代亚非地区被强制性地改变社会制度

D.西欧资本主义势力改变了亚非地区社会形式

23.16世纪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其主要依据是()

A.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大洲的联系日益紧密

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欧美纷纷建立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改变了世界面貌

D.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24.几百年前某位著名海上探险家认为“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该材料表明海上探险是为了()

A.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B.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C.巩固封建王权专制

D.传播基督教

25.梁启超指出“哥伦布之后,有无数之哥伦布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造成中西航海命运差异巨大的根源是()

A.经济基础不同

B.政治体制不同

C.治国思想不同

D.对外政策不同

26.16世纪左右,中国与西欧的金银比价并没有显著的差异。16世纪以后,中国的金银比价从1600年的1∶8上涨到1∶10,到18世纪末上涨到1∶20。其原因是()

A.中国转型的经济动力强于西欧

B.中国保持的巨额贸易逆差在不断扩大

C.朝贡贸易影响了中国经济地位

D.西欧通货膨胀削弱了对华贸易竞争力

27.在1500年以前,世界贸易的货物主要是奢侈品,但是到了18世纪后期,这种数量有限的奢侈品贸易已经发展成为生活必需品的大宗贸易。这一变化主要根源于()

A.商业革命

B.新航路的开辟

C.价格革命

D.消费水平的提高

28.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的经营方式。庄园制的本质内容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这说明()

A.庄园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

B.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

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D.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

29.1602年,荷兰的大商人集股组成海外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公司从政府那里得到了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广阔区域的贸易垄断权。公司有权代表国会对外宣战、签订条约、招募军队、在殖民地发行货币和任命官员等。这个公司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得了非洲的好望角,南亚的锡兰和马拉巴海岸,以及东南亚的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地。依据以上材料,关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介绍,正确的是()

A.荷兰建立东印度公司旨在与英国争夺殖民地

B.东印度公司有权在控制区域内制定合理的法律

C.东印度公司推动了控制区域的工业化发展

D.东印度公司利用国家给予的特权垄断对外贸易

30.哥伦布航行前与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签定了一份协议:“任命哥伦布为他所发现或取得的所有岛屿和大陆的元帅,他和他的继承人永远享有这个职衔及相应的一切权利和特权;……哥伦布保有这些领地所出产、交换而得和开采出来的一切黄金、白银、珍珠、宝石、香料和其他财物的十分之一,完全免税……”其他航海家航行时也都有类似的协议,这些协议的主要作用是()

A.鼓励航海家从事工商业活动

B.保障了航海家的基本权益

C.促进西班牙等国的殖民扩张

D.推动了新航路开辟的进程

31.下图是一幅与新航路开辟历史影响相关的示意图这表明()


A.人们物质生活更为丰富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C.农业生产方式重大变革

D.民众粮食问题基本解决

32.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动植物的全球交流,使世界人口激增。你认为人口的激增可大部分归功于()

A.全球交流促使饮食结构与营养改善

B.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世界各地民族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

D.全球贸易连接着欧亚市场和消费者

33.笈多王朝时期国王赐给官吏、贵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地,封建采邑制度至此形成。封地领有者往往将君主封赐的领地再分封赏赐给自己的臣属。封地的层层再分封形成等级制的附庸臣属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笈多王朝深受中国分封制度的影响

B.种姓制度是笈多王朝形成附庸臣属关系的重要原因

C.采邑制度和由此形成的等级臣属关系在人类历史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D.采邑制度巩固了笈多王朝的统治

34.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453—君土坦丁堡的陷落》一书,在大量西方同类专著中,结构清晰,考据严谨,文笔典雅,篇幅适中,已成为此领域备受推崇的权威著作之。这部著作所描写的战争双方是()

A.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

B.亚历山大帝国和拜占庭帝国

C.西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

D.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

35.中国很早就与东非有贸易往来,最有力的证据是()

A.《新全球史》记载的阿拉伯人在中国和东非之间的贸易

B.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陵墓中出土的中国瓷器

C.在中国出土的象牙

D.伊斯兰教的传入

36.中世纪的欧洲农民,农忙时在庄园里从事田间劳役,包括耕地、播种、收割、剪羊毛、除草等。农闲时还要为庄园领主进行家庭劳役,如修缮房舍、磨面、制酒、打铁、制作武器等。据此可知,中世纪的欧洲()

A.农民劳役负担沉重

B.庄园是基本经济组织

C.地租形式较为单一

D.手工业门类较为齐全

37.愿意效忠的人要脱帽、下跪、解下武器,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之中,并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然后,封臣把手放在《圣经》上起誓,表示效忠于他的主人。从中可以确定这一制度具有的特点是()

A.上级对下级具有绝对领导权

B.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C.封君必须为封臣提供一定数量的土地

D.二者在战场上共同生死

38.12世纪,葡萄牙王国成为欧洲最单一的民族。1179年,罗马教皇正式承认葡萄牙的独立。15世纪,葡萄牙最早开启了地理大发现的过程。从现代化历史进程看,欧洲现代化准备阶段的重要条件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民族国家出现

C.教权高于王权

D.世界市场建立

39.15世纪的欧洲,生产技术日益革新,社会劳动分工更加细致。在1437年德国法兰克福城中仅有手工业专业行92种,到十五世末已经增加到了190种,同时期的巴黎甚至有350种之多了。这一现象()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B.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C.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D.引起了早期殖民战争

40.美国芝加哥的菲尔德博物馆与伊利诺伊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考察团,在肯尼亚的曼达岛出土了一枚中国明朝钱币“永乐通宝”,距今约有600年历史。见如图,这能印证肯尼亚曼达岛出土的中国明朝钱币“永乐通宝”()

A.明朝朝贡贸易兴盛

B.陆上丝绸之路发达

C.在中古东非沿海的对外贸易

D.明朝主要和肯尼亚进行贸易

二、材料分析题
41.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国。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表现,分析两者结果迥异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1565年起至1815年止,共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西班牙政府每年派遣一艘至四艘载重由三百吨至一千吨不等的大帆船,横渡太平洋,来往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在16—18世纪间,每年由大帆船自美洲运往菲律宾的银子,有时多达四百万西元(即比索),有时只有一百万西元,但以二三百万西元的时候为居多……这四百万西元当中,至少有一半甚至更多一些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材料二:事实证明,朝贡社会不能容忍那些可能引起重大进步的技术创新。他们拥有充足的人力:自由民、农奴或奴隶,相对于研制新型机器来说,使用人力劳动更加廉价。朝贡社会不仅缺乏技术创新的刺激因素,也缺乏进行此类创新的必不可少的意愿,精英人士把从事此类活动视为有失身份。他们研究天文学,预测日食和月食,但连独轮小车都发明不出来,而正是这些简单的装置,使人力和畜力的劳动效率实现成倍增长。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纲:人类历史的谱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东西方经济地位发生转变的原因。

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探险队1492年起航之前,不仅是美洲大陆不为外界所知,中国和欧洲相互之间也了解甚少.然而,一个世纪之后,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采集的白银;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而寻找消遣方式的有钱人,紛紛点燃从美洲进口的烟叶。
烟草、马铃薯、火鸡从美洲传到欧洲,欧洲人则带着小麦、马匹和麻疹来到美洲。除了白银,欧洲人从美洲带来的农作物(土豆、番薯和玉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摘编白祈闻晚报《“哥伦布大交换”如何改变地球》

材料二:从16世纪开始,跨国长途贸易成为欧洲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有人把当时全球贸易格局概括为两个大三角:一个是东方或亚洲三角;另一个是大西洋三角。西方史学家布罗代尔说“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来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品。”

——摘编自高德步主编《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海上贸易的特点。

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骑士时代:中世纪的欧洲(公元800—1500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中世纪西欧庄园的特点。

材料二:特许状授予城市居民各种特权是为了使市民们更好地从事商业交易,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2)根据材料二,指出获得特许状自治城市拥有的权利。简述城市自治对西欧城市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皇帝不但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且能采取法律的手段排除违法分子的非法行径。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

(3)依据材料三指出查士丁尼一世对于编纂法典的认识,并进行评价。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中西方城市的人口对比:英国伦敦:4万;法国巴黎:6万;宋朝开封:100万。

同学甲:我国宋代的城市比西欧同时期的城市规模大得多,热闹得多,市民阶层也庞大得多,所以更为先进。

同学乙: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西欧市民阶级力量强大得多,而且从中产生了后来的资产阶级,孕育了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和资产阶级文化。

想一想:他们谁说的有道理?

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从来就“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既不能进步,也不能教育,正像我们所看到的,他们从来就是这样”,“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中”。

——黑格尔《历史哲学》

材料二: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和记录,都是不可靠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观察如图(古代非洲的国家和美洲文明示意图)

(1)你觉得黑格尔的这一观点正确吗?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美洲和非洲文明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古代美洲和非洲文明特点的原因。

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人开通了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张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手中夺取。”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遭毁坏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的学者不但认真研究,还把许多古代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译成阿拉伯文。许多希腊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对以后的西欧文艺复兴产生了很大影响。

——摘编自熊家利《世界通史纲要(古代部分)》

材料三: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从3世纪开始,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高峰,正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奈良时代的日本出现了文化发展的高潮,模仿唐朝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日本人还利用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但随着假名文字的发展,日本文化逐渐摆脱对中国文化的简单模仿,由所谓的“唐风文化”转化为具有日本特点的所谓“国风文化”。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阿拉伯人在传播东西方文化方面的重大贡献。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文明对日本的影响。

48.监察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其先在汉代,监察权由副宰相御史大夫来行使。当时御史大夫的监察范围,外面是中央地方内外百官,内面是王室和宫廷,全属御史大夫监察权所及。御史中丞是一个副御史大夫,这是专门监察王室和宫廷的,也可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御史丞,则监察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后来御史退出皇宫,单独成为御史台,其职权便只限于监察政府,而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但政府官职中,还是由监察皇帝的,这叫做谏官。谏官也远自汉代便有,如谏议大夫之属,在汉属光禄勋。就其官职名义,便是专叫他追随皇帝,在皇帝近旁,专来谏诤和讽议皇帝的言行。光禄勋乃九卿之一,隶属于宰相,则谏议大夫当然是宰相的下属。……宋代则谏垣独立,并无长官。换言之,这些谏官,现在是不直接属于宰相了。而且宋制,谏官不准由宰相任用,于是台官(御史台)谏官同为须由皇帝亲擢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72—75页

材料二:雅典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此项行动使用一种特殊的选票,即陶片或贝壳。人们把威胁者的名字刻在陶片或贝壳上,投入会场的陶罐中。如某人得票超过6000,就将被判流放国外10年。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陶罐,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根据“百度百科”相关条目整理

(1)据材料一,说明汉、宋两朝监察制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由此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二,评价古代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3)综上,谈谈你对实施监察制度的看法。

参考答案及详解请阅读下一页


上一篇【历史试题】高一历史 下学期 复习考试试题(四)参考答案及详解

下一篇【历史试题】高一历史 下学期 复习考试试题(五)参考答案及详解

  Copyright © 2019-2023 爱学海 ixuehai.cn 版权所有  |   关于爱学海 |  商标证书  |  投诉反馈 |  版权声明  |  公司简介 |  中采网 |   粤ICP备09029428号    
全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