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9 iXueHai.cn 爱学海 字体 - 小 + 大 纠错指正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②辛亥革命取得胜利,最终推翻了帝制;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背景 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屡次失败;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希望; ③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④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改组国民党,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2.内容 ①“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 ②“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授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③“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3.作用 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②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③局限性表现在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三、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1)产生的条件: ①阶级基础: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 ②实践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 ③思想条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④国际条件: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 ⑤现实需求:中国与俄国的国情不完全相同,更需要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状况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方略。 (2)发展过程 产生 ①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1921-1927)—发端阶段。 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 意义: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革命对象等问题。 ②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初步形成阶段。 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启示我们不能照搬照抄俄国模式,要走适合自己的路。毛泽东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在坚持共产党领导前提下,把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结合起来。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 以燎原》等文章。 意义:打破了俄国革命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思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为中国革命指明了 方向。 形成和发展: 01、形成。抗战时期 (1937-1945)——正式形成阶段。 写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等文章。毛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①解放战争时期:A、七届二中全会报告 意义:报告解 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B、写了《论人民民主专政》 意义:文章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人民政协制定共同纲领提供了指导,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3、过渡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问题。 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写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报告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意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 义社会的矛盾问题。这些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3、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4、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①指导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成就; ②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③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④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四、邓小平理论 1、历史背景 (1)社会基础: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2)思想基础: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实践基础:建国以来若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形成: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3、发展深化 ①1992年初“南方谈话” 背景:国际风云变幻,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 重要内容: ①党的基本路线要稳定; 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敢于实验; ③判断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④社会主义的本质; ⑤大胆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成果,发展才是硬道理。 意义: ①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飞跃。 ②十四大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作出科学的概括,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进一步丰富邓小平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4、正式确立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①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③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④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⑤“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⑥发展战略:分“三步走” ⑦关于计划与市场: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6、外交思想 ①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扩大对外开放 7、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 8、科学教育 ①提出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9、邓小平理论的地位和作用 ①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②是对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导思想,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五、“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1、背景 01.国际形势: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 02.国内形势:改革开放多年,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新党员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新形势下需要回答许多新的理论问题 2、创立过程 2001年,全面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2002年,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3、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作用: ①是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 ②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开始深入探讨。 |
上一篇:【高中历史】现代经济发展历程
下一篇:【高中历史】古代世界史
高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生物| 历史|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初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
高二: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生物| 历史|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初二: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地理| 生物| 历史| 道法 |
高一: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生物| 历史|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初一: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地理| 生物| 历史| 道法 |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制| 科学| 试题: 小学| 初中| 中考| 高中| 高考| 作文: 小学| 初中| 高中| 满分| 技巧|素材|英汉词典 |
高校: 985/211| 各省市| 港澳台| 国外| 排名| 中考专辑| 高考专辑| 各省中学| 职业考试: 从业资格| 技术技能| 艺术等级| 公务员| 百年党史 |
课外: 教育动态| 教育法规| 老师榜| 家长帮| 学生派| 安全说| 古诗古文| 世界名著| 近代文学| 寓言故事| 格言名句| 阅读技巧| 在线许愿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