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5 iXueHai.cn 爱学海 字体 - 小 + 大 纠错指正
第24课《寓言四则》 一、主要词组雕像(diāo xiàng) 爱慕(ài mù) 庇护(bì hù) 虚荣(xū róng) 较量(jiào liàng):通过比赛或打仗等方式分出双方高低上下。 凯歌(kǎi gē):1.得胜时所唱的歌 2.歌唱胜利。 杞人忧天(qǐ rén yōu tiān):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贬义) 二、文学常识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原文 《蚊子和狮子》 原文 明确: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明确: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道理: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穿井得一人》原文、译文和注释 吕不韦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译文 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啊。”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注释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而:于是,就。 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于: 被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六、《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原文、译文和注释 伊索,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作家。他善于讲动物故事,并以此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作有着深远影响。 二、文体知识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三、课文寓意 本文通过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在一个雕像者的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 《蚊子和狮子》 一、课文寓意本文通过写蚊子战胜狮子后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 二、重点内容 弱小的蚊子能战胜强大的狮子却又败给蜘蛛的原因各是什么? 蚊子在向狮子挑战时善于审时度势,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致使狮子狼狈不堪被打败。可在战胜狮子后,它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洋洋得意之时自投罗网,败给蜘蛛是蚊子战胜狮子后得意忘形的结果。 《穿井得一人》 一、文学常识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由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二、文章主旨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杞人忧天》 一、文学常识列子,郑国人,本名列御寇,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全书分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二、文章主题 要消除没有根据的或不必要的忧虑。 三、文章结构 (1)故事起因:有个杞国人担心某一天天崩地陷自己没有地方依托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2)故事发展:有一个热心肠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去开导杞人。 (3)故事结束:杞人的担心没有了,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很高兴。 四、重点内容 学习了这则寓言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忧虑,你是怎样看待这些忧虑的? 杞人忧天不足取,庸人自扰没必要;忧虑烦恼心眼小,心底无私乐陶陶。有益身心书常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无益家国事莫为,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先天下之忧而忧,身体力行,从自己边事做起,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安思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高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生物| 历史|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初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
高二: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生物| 历史|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初二: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地理| 生物| 历史| 道法 |
高一: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生物| 历史|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初一: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地理| 生物| 历史| 道法 |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制| 科学| 试题: 小学| 初中| 中考| 高中| 高考| 作文: 小学| 初中| 高中| 满分| 技巧|素材|英汉词典 |
高校: 985/211| 各省市| 港澳台| 国外| 排名| 中考专辑| 高考专辑| 各省中学| 职业考试: 从业资格| 技术技能| 艺术等级| 公务员| 百年党史 |
课外: 教育动态| 教育法规| 老师榜| 家长帮| 学生派| 安全说| 古诗古文| 世界名著| 近代文学| 寓言故事| 格言名句| 阅读技巧| 在线许愿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