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访问 移动版鼠标点我 QQ登录 | 登录 | 注册 | 留言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学课本 > 中学语文 > 高一语文 > 正文 爱学海 > 高一语文 > 正文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一上册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注释

2021-10-26         iXueHai.cn     爱学海 字体 - 小  + 大  纠错指正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一、重点字词

1、一词多义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言辞,词句)

《归去来兮辞》                  (一种文体)

若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假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及,比得上)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似乎,好像)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稍微,略微)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深奥,微妙)

动刀甚微                         (轻微)

周室卑微,诸侯相并              (衰败,衰弱)

鄙       

越国以鄙远                       (边邑,以……为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浅陋)

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             (轻视,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为我                 (谦辞,谦称自己) 

2、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3、古今异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妻子。

二、阅读理解

1、当伯乐完全忽视了那匹千里马时,原本再雄心壮志的人也一定愤怒极了,开始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可他是否想过,是匹千里马就总会被发掘,如果重新振作,就不会在后来错失良机了。烛之武便是这样的聪明人,虽然他这人才被白白浪费了许久,但国难当头,国君求助,爱国振邦之心强烈的他又怎么会拒绝?

于是,他放下了多年来不受重用的愤怒、忌恨与傲气,虽然还是略表牢骚之意,却仍旧义不容辞地担当起退秦师的重任。

2、何谓君子之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烛之武为国只身涉险,他为何如此笃定面对那很有可能一去不回的任务?

人生道路困难重重几多变故,又有谁能做到如此笃定,我想烛之武与秦伯谈判时一定成竹在胸,谈吐冷静,那是超越生死的智慧与心力战胜了秦伯。  

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郑伯执政的几十年间,烛之武从未受到重用。可又有什么关系呢?

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们总是感叹机会与我们擦肩而过。养精蓄锐,机遇只要抓住最关键的一次就行了。在几十年的寂寞隐忍中,他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韬光养晦,终于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三、主题思想

 《烛之武退秦师》见《左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全书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形象鲜明,语言优美,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四、文学常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五、课文原文、译文和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
左丘明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  (夜: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表时间,在早上)
③既东封郑  (东:表处所,在东边)
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西:在西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 (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②阙秦以利晋 (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阙: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③今老矣(老:老年人)
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四、一词多义
(一)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
②què,城楼 
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④quē,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
⑤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⑥jué,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
⑦jué,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 (国势衰微) 
③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二)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之)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此)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失其所与,不知 /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 以其无礼于晋
②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 佚之狐言于郑伯
(三)省略句
1、省主语 
①(晋惠公)许君焦、瑕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③(烛之武)夜缒而出
④(烛之武)许之 
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2、省宾语 
①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②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
3、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六、固定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 
七、课外自己补充一词多义:“之、夫、以、而、焉、其、若、说、辞、鄙、微”。

上一篇【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一上册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原文

下一篇【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一上册第5课《荆轲刺秦王》原文、译文、注释

  Copyright © 2019-2023 爱学海 ixuehai.cn 版权所有  |   关于爱学海 |  商标证书  |  投诉反馈 |  版权声明  |  公司简介 |  中采网 |   粤ICP备09029428号    
全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