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访问 移动版鼠标点我 QQ登录 | 登录 | 注册 | 留言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学课本 > 中学语文 > 高一语文 > 正文 爱学海 > 高一语文 > 正文

【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一下册第10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文原文

2021-11-09         iXueHai.cn     爱学海 字体 - 小  + 大  纠错指正

第9课在  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重点字词
纠错   

纷繁芜(wú)杂

豁(huò)然开朗

衷(zhōng)心喜悦  

卓(zhuō)有成效

嫉(jí)恨  诽谤(fěi bàng)  

诅咒(zǔ zhòu)

给(jǐ)予  诬(wū)蔑  

忠(zhōng)心爱戴 

 二、词语解释
纠错   
1、繁芜丛杂:形容草木茂盛,多而杂。文中是错综复杂的意思。
2、肤浅:形容理解不深。
3、豁然开朗:形容由昏暗窄小--变而为明亮宽敞。也比喻经过别人提醒或自己的学习思索,突然明白一个道理。豁然,开敞的样子。
4、诽谤: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5、卓有成效:效果很好。
6、污蔑:捏造事实,毁坏别人的名誉。
7、永垂不朽:姓名 事迹 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8、不可估量:无法估计。

9.  浅尝辄止:刚入门就不再钻研,辄,就。

理解辨析
(1)估计●估量
       二者都含有“大概的推断”的意思。“估计”指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估量”指估计。“估计”的运用范围比“估量”广。有时可通用,如“阶级力量的估量(估计)”,但有的用“估计”不用“估量”,如“石渠的长度估计有二十米”
(2)悼念●怀念
       二者都有对人的一种怀念的意思。“悼念”指怀念死者,表示哀痛。“怀念”指思念,既可指对生者,也可指对亡者。二者在运用对象上有差别,“怀念”运用范围比“悼念”广。
(3)肤浅●浮浅
      二者都表示浅,不深。“肤浅”指某人对事物的看法,体验等不很深,侧重于浅。常用于观点、认识、体会、理论等等。“浮浅”形容一个人的学识、修养、感情很浅薄。

 三、主题思想
纠错   
      本文论述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对全世界无产者所做出的卓绝贡献,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 
 四、阅读理解
纠错   
1、凭着对战友的深刻了解,恩格斯接下来高屋建瓴地总结了马克思奉献的一生、创造的一生。现在请大家默读文章主体部分,思考马克思有哪些伟大贡献。
      自读、思考、回答、梳理,概括出马克思的各项贡献:历史规律(去伪存真);剩余价值(豁然开朗);其他发现;办报宣传;创立协会(自豪)。
      马克思的贡献很多,其实可以分为两个大类,科学和革命。第二段是主体部分的总纲,“两个对于”提醒我们本文要从两个方而(科学家的马克思和革命家的马克思)介绍马克思的贡献。先总后分,层次清晰。
2、恩格斯在这篇演讲辞中及时地树立有声语言标志,时时提醒我们注意马克思一项又一项的贡献。请找到这些提醒思路的标志性语言吗?
      作者在每一段的开头都用了-些很明显的语言标志,如:
      第3段:马克思发现了.....
      第4段: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
      第5段:该是很够了,....而......
      第6段: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第7段: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大家来齐读这些句子,要特别关注加点的词语。
      小结:正是这些句子一直在提醒我们注意马克思一项又一项的贡献。这是演讲辞的特点决定的。想要听众听得懂,听得全,就需要及时提醒并帮助听众理解思路。这样演讲辞才能有条理性、整体感。
3、在文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身份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思想家;科学家;革命家。你认为,恩格斯其实最想强调的是马克思的哪一种身份?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案可以是多个方面:
       思想家。资本论就是马克思思想的结晶。文章开头就说,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科学家。在他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句话,表明了马克思的革命的科学观。
       思想家。研究科学正是为了探究革命的理论。恩格斯这样安排,从革命理论到革命实践,递进,逻辑严密。的确,马克思不是那种闭门裹足于书斋的思想家,他不仅是第一个发现革命真理的人,还是第一个点燃无产阶级革命的星星之火的人!恩格斯这样安排,其实就是为了突出马克思勇于实践的精神。 
 五、创作背景
纠错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向自己的导师表达了深切的悼念,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悼词。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他们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又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对马克思的了解,最深刻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最悲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因此,恩格斯写了这篇悼词表达了全世界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哀悼之情。 
 六、写作手法
纠错   

       这篇演说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如第一部分的第一层,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第二层用议论的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第一层的叙述和描写是为下面的议论服务的,第二层的议论是在第一层叙述、描写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叙述、描写、议论的综合运用,使演讲一开始就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无比悲痛的感情,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多用叙述方式;对马克思的各种贡献、发现的阐述和评价,采用议论方式;而在叙述和议论之中,又运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极富有感染力。 

       思想情感含蓄但深沉:本文是一篇悼词,但不是普通悼词,是一位革命家对另一位革命家的悼念。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好朋友,面对他的逝世,沉痛悲伤在所难免。但是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友,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他把悲痛体现得含蓄而深沉,努力用对马克思思想和事业的赞颂来鼓舞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继续英勇战斗,本文在表达情感上的特点: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而这样的情感效果,主要得益于本文准确而又富于感情的语言。

 七、段落结构
纠错   
       作为演说词的主体部分,第二自然段通过两个“对于”提出议论中心,第三到第八自然段分别从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的贡献进行正面论证,进而从敌我对马克思的不同态度进行侧面论证,第三部分得出结论。结构前后连贯,步步深入,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   
 八、文学常识
纠错   
      1、作者:恩格斯(1820—1895),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德国人。在革命斗争中,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对他们的评价: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九、课文原文
纠错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因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为这一结果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恩格斯写于1883年 

上一篇【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一下册第10课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课文原文

下一篇【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一下册第11课《谏逐客书》课文原文、文言文知识

  Copyright © 2019-2023 爱学海 ixuehai.cn 版权所有  |   关于爱学海 |  商标证书  |  投诉反馈 |  版权声明  |  公司简介 |  中采网 |   粤ICP备09029428号    
全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