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2 iXueHai.cn 爱学海 字体 - 小 + 大 纠错指正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在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色的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
2. 秦王:即秦始皇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使:派遣,派出。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当时战国的一个小国,即现河南鄢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战国时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3. 易:交换。 4. 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5. 加惠:给予恩惠。 6. 虽然:即使这样。虽,即使。然,这样。 7. 弗:不。 8. 说:通“悦”,高兴、愉快。 9. 谓:告诉。 10. 欲:想。 11. 以:用,用作介词。 12. 秦灭韩亡魏:秦灭韩国在始皇十七年(前230年),灭魏国在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 13. 之:的,助词。 14.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在意。错意,在意。 15. 请广于君: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扩充。 16. 逆:违背。 17. 非若是也:不是这样的。非,不是。是,代词,指秦王说的情况。 18. 直:只,仅仅。 19. 怫(fú)然:盛怒的样子。 20. 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呼。 21.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22. 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抢,撞。徒,徒:裸露。跣:赤脚。 23. 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24. 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5.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专诸,春秋时吴国人。公子光想杀王僚自立就使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肚子里借献鱼为名刺杀了王僚。“彗星袭月”和下文的“白虹贯日”“苍鹰击于殿上”都是自然现象,把这些现象同人事联系起来是古代迷信的说法。 26. 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聂政,战国时韩国人。韩傀,是韩国的相国。韩国的大夫严仲子同韩傀有仇,就请聂政去把韩傀刺杀了。 27. 要(yāo)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庆忌,是吴王僚的儿子。公子光杀死王僚以后,庆忌逃到卫国公子光派要离去把他杀了。仓,同“苍”,灰白色。 28. 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的预兆。祲,凶险的预兆。 29. 与臣而将(jiāng)四矣: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仿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 30. 若:如果。 31. 必:一定。怒:发怒,动词。 32. 缟(gǎo)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缟,白绢。素,白绸。 33. 是:这样,代词。 34. 秦王色挠:秦王变了脸色。色挠,面露胆怯之色。 35. 长跪而谢之: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古人没有凳椅,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为了向对方表示敬重,上身挺直,臀部离开脚跟,就是长跪。谢,道歉。 36. 谕:明白,懂得。 37. 以:凭借。 38. 存:幸存。 39. 者:的原因。 40. 徒:只。 41. 以:因为。 ▲
1、 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白色) 3、 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4、 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只,仅仅) 5、 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 6、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 一词多义 1、以: ⑴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用来) ⑵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⑶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⑷以君为长者(把) 2、徒: ⑴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⑵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 3、夫: ⑴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⑵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4、怒: ⑴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 ⑵怀怒未发(怒气) 5、使: ⑴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 ⑵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6、而: ⑴挺剑而起(连词,表修饰) ⑵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⑶长跪而谢之(连词,表修饰) 7、之: ⑴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⑵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⑶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⑷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⑸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助词,的) 8、者: ⑴以君为长者(……的人) ⑵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9、然: ⑴虽然(这样) ⑵秦王怫然怒 (、、、的样子) 10、虽: ⑴虽千里不敢易也(假设连词,即使) ⑵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虽然) 11、于: ⑴受地于先王(从) ⑵仓鹰击于殿上(到) ⑶请广于君(给) 12、与: ⑴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⑵与臣而将四矣(加) 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经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经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虽然这样。今:表转折关联词,与“但是”合用)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8、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 10、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 1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给予。今:增加) 12、彗星袭月(古:扫过。今:袭击) 词类活用 1、且秦灭韩亡魏:灭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动用法,使韩国和魏国灭亡,灭稍微牵强点,但亡是可以的。判断使动主要是看这个词是后面的宾语还是前面的主语的性质,这里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为使动。 2、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 3、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4、虽千里不敢易也:千里可以理解为数量词活用为名词,千里的土地。但我们不这样翻译,其实也理解得通顺 5、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使动用法,使……伏流,使动用法,使……流因为主语是天子,所以伏尸和流都可以理解为使动,使百万人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 6、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 7、亦免冠徒跣: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脱去。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徒,光着 8、与臣而将四矣: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四人 特殊句式 非若是也——判断句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 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倒装句) 请广于君——状语后置(倒装句) 仓鹰击于殿上——状语后置(倒装句) ▲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要求,这是一个明显的骗局,因为安陵只是一个方圆五十里的附庸小国。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意在修好。唐雎在吞并和反吞并斗争的背景下出使秦国,任务的艰巨程度可以想见。这一部分是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唐雎一到秦廷,秦王就对安陵君提出严厉的指责。他一面装出一副施恩加惠的脸孔,指责安陵君“逆寡人”“轻寡人”,一面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唐雎对此则洞若观火,立即重申“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这种尖锐的对立,势必促使双方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 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的骗局既被揭穿,炫耀武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过话题,以“士之怒”进行反击,自然而然地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跟秦王拼命。说罢,立即付诸行动,“挺剑而起”。这是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也是这场斗争中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秦王没有料到唐雎敢于跟他拼命,只好“长跪而谢之”,表示屈服。这种表示虽属权宜之计,但也反映出他确实看到了唐雎在保存安陵五十里地这件事情上的作用。这是斗争的结局。 ▲
例如写秦王一倨一恭,也形成对比,艺术上叫做相反相成,更有力地揭示了秦王这一复杂性格──既是凶恶的,又是虚伪的。 又以安陵君来衬托唐雎。安陵君是作品的次要人物,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人物。他是君,唐雎是臣,他的态度决定着唐雎的态度,他不失为明君,但却比唐雎软弱,更缺乏才干,大敌当前,他有见识,会应对,却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找不到走出险地的途径。而唐雎出使秦国,面对秦王,一开口便胜安陵君一筹,“否,非若是也”,不卑不亢;接下去则一句比一句更有锋芒。他看透了秦王的色厉内荏,只要掌握时机,就能一举而战胜之。但反回头说,没有安陵君的支持信任,唐雎纵然浑身胆识,怕也难有用武之地。两个人物,两种性格,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
全书共三十三卷,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策”论。《战国策》作品主要记述了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共245年间,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或者说记录了战国时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及其权谋智变斗争故事,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
高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生物| 历史|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初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
高二: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生物| 历史|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初二: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地理| 生物| 历史| 道法 |
高一: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生物| 历史|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初一: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地理| 生物| 历史| 道法 |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制| 科学| 试题: 小学| 初中| 中考| 高中| 高考| 作文: 小学| 初中| 高中| 满分| 技巧|素材|英汉词典 |
高校: 985/211| 各省市| 港澳台| 国外| 排名| 中考专辑| 高考专辑| 各省中学| 职业考试: 从业资格| 技术技能| 艺术等级| 公务员| 百年党史 |
课外: 教育动态| 教育法规| 老师榜| 家长帮| 学生派| 安全说| 古诗古文| 世界名著| 近代文学| 寓言故事| 格言名句| 阅读技巧| 在线许愿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