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6 iXueHai.cn 爱学海 字体 - 小 + 大 纠错指正
第三课时:研读指导——画出骨骼,梳理逻辑 一、学习目标:1、梳理各篇章论述思路,划分全书结构,把握全书的学术知识体系。 2、思考章与章之间的逻辑关系,掌握基本的逻辑建构方式。 3、品味学术著作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感悟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积极的探索精神。 二、课前准备: 1、梳理全书大纲小目,抓住每章各学术概念之间的关联,做出全书各章内容提要或思维导图。 2、依据各章内容提要,找寻章与章之间的逻辑关联,划分全书的结构,分析划分依据及提炼各部分核心观点(300—400字)。 3、小组课下讨论,每组绘制一张全书思维导图。 三、学习步骤: 1、导入: 分享“精妙论证”作业中生动的例子和有力的论证,提示我们在阅读学术著作的过程中要分清观点与论证并思考“论证是如何为观点服务的”这一问题。 《乡土中国》的撰写是基于作者大量的田野调查材料,丰富生动的素材降低了我们理解学术概念的难度,但同时也加大了我们提炼观点的难度。作者费孝通先生学贯中西,文中中西方社会的对比使我们更容易看到中国乡土社会自身的特点,但同时大量学术名词也加大了我们理解的难度。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就是抓住整本书的骨架和筋脉,梳理全书的逻辑结构,建立全书的知识体系。 2、我们活动: ①小组代表发言,展示全书逻辑结构思维导图。 展示内容:全书主要建构的知识体系 每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②就我们结构划分有争议的地方展开讨论。 3、老师指导: 学术著作篇章之间逻辑构建基本方式: 因果——在第一章《乡土本色》中作者概括的“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特征“土气”,在第二三章中得到了阐释,原因在乡村熟悉的社会中是不需要文字来帮助社会生活的。 归纳和演绎——在第四章《差序格局》中阐释的以亲属关系的层级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是乡土中国的基本特征,第五、六、七章都是围绕第四章“差序格局”展开的各方面论证。 从一般到具体——第一章《乡土本色》中作者概括中国乡土社会的一般特征为“熟悉”,接着又在《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礼治社会》具体论述了“人与人”之间的熟悉和“人与法”之间的熟悉。 并列——《文字下乡》与《再论文字下乡》,分别论述了在中国乡土社会中空间和时间的阻隔都不需要用文字来表情达意、传递经验。 递进——《无讼》在《礼治社会》的基础上,谈论维持礼俗的力量在自觉地对传统规则的服膺。 比较——《无为政治》与《长老统治》 4、布置任务: 整理全书作者选用的古代经典中的段落和例子(如《论语》、《中庸》),选取两处结合你对“中国乡土社会”的理解,写一写心得体会。 篇目 句子或例子 使用意图 心得体会 四、评价方式 1、小组思维导图展示 ①能准确梳理全书结构,能分清观点和材料,能抓住中国乡土社会的特征,能抓住每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汇报表达流畅且能自圆其说的小组为优秀。 ②能基本梳理全书结构,能分清观点和材料,基本抓住每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有少量错误,汇报表达较流畅,能围绕中国乡土社会特征谈的小组为合格。 ③不能抓住篇章核心观点,只对篇章题目进行分类,少有分析的小组为不合格。 2、组内互评 A生 B生 C生 D生 E生 F生 G生 参与讨论 发言质量 突出贡献 参与讨论 0分 1分 2分 参与讨论 不能参加讨论 能按时参加讨论 能积极参加讨论 发言质量 没有什么价值 有一定价值 有很大价值 突出贡献(汇报、撰稿、领导组织、讨论观点突出等)没有 承担有挑战的工作 承担多项有挑战的工作 最后得分:5—6分为优秀;2-4分为合格,0-1分为不合格。 |
高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生物| 历史|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初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
高二: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生物| 历史|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初二: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地理| 生物| 历史| 道法 |
高一: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生物| 历史|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初一: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地理| 生物| 历史| 道法 |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制| 科学| 试题: 小学| 初中| 中考| 高中| 高考| 作文: 小学| 初中| 高中| 满分| 技巧|素材|英汉词典 |
高校: 985/211| 各省市| 港澳台| 国外| 排名| 中考专辑| 高考专辑| 各省中学| 职业考试: 从业资格| 技术技能| 艺术等级| 公务员| 百年党史 |
课外: 教育动态| 教育法规| 老师榜| 家长帮| 学生派| 安全说| 古诗古文| 世界名著| 近代文学| 寓言故事| 格言名句| 阅读技巧| 在线许愿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