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访问 移动版鼠标点我 QQ登录 | 登录 | 注册 | 留言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学课本 > 中学语文 > 高三语文 > 正文 爱学海 > 高三语文 > 正文

【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三下册第6课《再别康桥》课文原文

2021-11-20         iXueHai.cn     爱学海 字体 - 小  + 大  纠错指正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主题思想
纠错   
      《再别康桥》抒发作者对康桥的离情别绪,通过云彩、金柳、青荇、潭水等意象营造了宁静和谐、清幽飘逸的氛围,交织着诗人欢喜、依恋、无奈、惆怅、洒脱等复杂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依依不舍和永久眷恋之情。 
二、阅读理解
纠错   
1、概括诗的内容,梳理诗歌的结构。
     现实:轻轻来,悄悄别。
     寻梦:漫步河畔,漫溯深潭。
     现实:飘然离去,呼应开头。
2、第一节写的是柳。那么在诗人的眼里,“柳”是什么柳?其“影”又是什么影?柳是“金柳”,影是“艳影”。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因在夕阳中。夕阳照射下柳树变成了金色的。用暗喻把柳树比做新娘,新娘的美也就是柳树的美,新娘是少女最美丽的时候,既写出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柳树的美丽美好,而新郎对新娘的爱也就是作者对康桥的爱,也表达了对康桥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新娘”这个意象尤为恰当,“新娘”是女子一生中最美丽的形象,不但写出康桥的明丽动人,更写出诗人在即将离别时的记忆犹新的感觉,这是“少女”等其他意象所表现不出的,诗人的难舍离愁可见一斑。
3、金柳的艳影明明是在波光里荡漾,诗人为什么说“在我的心头荡漾”?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在我的心头荡漾”,无非是说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难以忘怀,表达了诗人对康桥喜爱之情。
4、第三节“青荇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
     拟人,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爱。 “招摇”的意思本来是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招摇撞骗”中的“招摇”就是这个意思。这里的意思应该是“招手摇摆”,仿佛在招手致意,写出了水草对诗人的欢迎态度。显得生动、形象。同学们可以想象下,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
5、大家再看下一句:“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条水草。”这里的青荇,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草,而且还是在烂泥上,为什么徐志摩却愿意做这样的一条水草? 
      在这里,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也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正因为康河中的水草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所以诗人才甘心做康河中的一条水草。
6、 我们接着来看第四节,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清澈的潭水是 “天上虹”,被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
7、这一潭泉水就是拜伦潭。为什么说是彩虹似的梦?
      美好的梦容易破碎,而彩虹虽然美丽,却也容易消逝。所以说是彩虹似的梦。康桥的生活、学习是徐志摩心底的一个梦,对康桥的眷恋就是对梦的眷恋。这样美丽的梦当然要呵护,要静静地呵护,这样的梦当然不愿醒,这样的康桥当然不愿离开。
8、第五、六节,诗人接着梦的出现,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抒写梦的追寻与离别的静默。三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 折!康桥的美景挑逗起诗人想在康河里“寻梦”“放歌”的强烈冲动,但在青草更青处,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因为康河太美丽了,夜色、星光、水草、金柳、 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梦,宁静而和谐。此时 此刻的静默与无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别离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

9、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这两节有什么特点?

     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相似,结构上也相似,读起来节奏也相同。这种方法叫做“回环往复”,在诗经中就叫做“复沓”。我们在《雨巷》中就接触过的。这样使得诗歌前后呼应,结构圆合,也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诗歌的结尾,为了强化“再别”的感情色彩,诗人又回到了开头的告别。与第一节诗相比,只是更换了最后的一句,它传达出了更深的情感意义—全诗也由此完成了一个美丽的圆形抒情结构。

 三、创作背景
纠错   
       1921年春,徐志摩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剑桥大学两年的英国资产阶级教育,给予他很深的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他的世界观与政治理想。1922 年8月下旬回国。国内军阀混乱,生灵涂炭令他颓唐失望叹息。1927年,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建立,使他由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单纯信仰”的追求而“流入怀疑的颓废”。1928 年,徐志摩重游英国。7 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四、写作特色
纠错   
     本诗的韵脚分别为:来、彩; 娘、漾; 摇、草; 虹、梦;溯、歌; 箫、桥;来、彩。从韵脚看,一方面每节音韵统一,全诗逐节换韵,另一方面取韵又有开有合(开口、半开口和闭口音),有轻有重。
     本诗的节奏:以前三节为例,“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一方面每句为三到四个音步,以三个为主; 另一方面双多用“轻轻”、“油油“等叠音词,使得诗的节奏明快而又平稳。
     本诗的结构:大家不难发现,首尾是呼应 的,有同有异,富于变化,但又反复强化那特定的情绪和格调,尾是首的复沓,但又不是简单重复,是 感情经过激荡而又沉淀后的再现,或是另一层面的递升。一如交响音画中的“A—B—A”式的曲式结构,是“呈现——展示——再现”的艺术体式,反复营造那“浓得化不开”的深深情味。
     读着这首诗,音韵和谐而富于变化,节奏明快而显得平衡,并且曲折回环,首尾圆合,气韵浑成,如同康河的涟漪一样轻轻荡漾,令人不禁产生音乐美的感受。
     从段落上看,每节四句,各句又错开,整齐而又划一;从句上看,每句字数6——7字,大致相等。句的整饬和节的匀称,使诗具有了一种建筑美,读着本诗,一种流动的建筑美和凝固的音乐美,令你心旌摇摇,美不胜受。 
五、文学常识
纠错   
      作者: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1918—1921年先后赴美、英留学。旅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其创作丰富,成绩斐然。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和“奇才”。他一生留下4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

上一篇【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三下册第6课《大堰河》课文原文

下一篇【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三下册第7课《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课文原文

  Copyright © 2019-2023 爱学海 ixuehai.cn 版权所有  |   关于爱学海 |  商标证书  |  投诉反馈 |  版权声明  |  公司简介 |  中采网 |   粤ICP备09029428号    
全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