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访问 移动版鼠标点我 QQ登录 | 登录 | 注册 | 留言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学课本 > 中学语文 > 高三语文 > 正文 爱学海 > 高三语文 > 正文

【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三下册第11课《种树郭橐驼传》课文原文、文言文知识

2021-11-22         iXueHai.cn     爱学海 字体 - 小  + 大  纠错指正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tuó)驼(tuó),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zī)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xù)尔植,督尔获,早缫(sāo)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chuò)飧(sūn)饔(yōng)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一、译文
纠错   
  郭橐驼,不知道他最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高高突起,弯着腰走路,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迎接雇佣他。人们观察橐驼种的树,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早而且多。其他种植的人即使暗中观察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他的。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不过是能够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它的本性充分发展而已。凡是种植的树木,它的本性是:树木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根周围的捣土要紧实。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后就不再管它。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本性也就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力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拳曲着,又换了生土;给树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来望望。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动树的根部来看培土是松还是紧,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种植的树都不如我。我又哪里有什么特殊本领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从早到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好你们的布,养育好你们的孩子,喂养好你们的家禽牲畜!’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唤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增加我们的生产,使我们生活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二、注释
纠错   
1. 橐(tuó)驼:骆驼。这里指驼背。郭橐驼因驼背而得名。
2. 始:最初。
3. 病偻(lǚ):患了脊背弯曲的病。
4. 隆然: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
5. 有类:有些像。
6. 号之:给他起个外号叫。号,起外号。
7. 之:代词,指起外号事。
8. 名我固当: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名,称呼,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固:确实。当:恰当。
9. 因:于是,就,副词。舍:舍弃。其名:他原来的名字。
10. 谓:称为。云:句末语气词,此处可译“了”。
11. 长安:今西安市,唐王朝首都。
12. 业:以……为业,名词作动词。
13. 为观游:经营园林游览。为,从事,经营。
14. 争迎取养:争着迎接雇用(郭橐驼),取养:雇用。
15. 或:或者。移徙:指移植。徙,迁移。
16. 硕茂:高大茂盛。
17. 早实:早结果实。实,结果实,名词做动词。以:而且,连词,作用同“而”。蕃:多。
18. 他植者:其他种树的人。窥伺:偷偷地察看。效慕:仿效,慕也是"效"的意思。窥伺效慕:暗中观察,羡慕效仿。
19. 莫:没有谁,代词。如:比得上,动词。
20. 有问之:有人问他(种树的经验)。
21. 木:树。橐驼:古人最郑重最恭敬的自称法,是自称其名,可译“我”。寿且孳(zī):活得长久而且繁殖茂盛。孳,繁殖。
22. 天:指自然生长规律。致其性:使它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长。致,使达到。焉尔:罢了,句末语气词连用。
23. 凡:凡是,所有,表示概括,副词。植木之性:按树木的本性种植。性,指树木固有的特点。
24. 本:树根。欲:要。舒:舒展。培:培土。
25. 故:旧。
26. 筑:捣土。密:结实。
27. 既然:已经这样。已:(做)完了。勿动:不要再动它。
28. 勿虑:不要再担心它。
29. 去:离开。顾:回头看。其:如果,连词。
30. 莳(shì):栽种。若子:像对待子女一样精心。
31. 置:放在一边。若弃:像丢弃了一样不管。
32.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那么树木的生长规律可以保全而它的本性得到了。则:那么,连词。者:助词,无义。
33. 不害其长:不妨碍它的生长。而已:罢了,句末语气词连用。
34. 硕茂: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
35. 不抑耗其实: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的成熟过程)。
36. 早而蕃:使动用法,使……(结实)早而且多。
37. 根拳:树根拳曲。土易:更换新土。
38. 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若……则……,如果……那么(就),连接假设复句的固定结构。焉:句中语气词,无义。
39. 苟:如果,连词。反是者:与此相反的人。
40. 爱之太恩:爱它太情深。恩,有情义。这里可引申为”深“的意思。
41. 忧之太勤:担心它太过分。
42. 甚者:更严重的。甚,严重。
43. 爪其肤:掐破树皮。爪,掐,作动词用。以:表目的,连词,用来。验:检验,观察。生枯:活着还是枯死。
44. 疏密:指土的松与紧。
45. 日以离:一天天地失去。以,连词,连接状语和动词,不译。
46. 不我若:不若我,比不上我。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一般要置于动词前。若,及,赶得上,动词。
47. 之:助词,的。道:指种树的经验。
48. 之:代词,指种树之“道”。官理:为官治民。理,治理,唐人避高宗李治名讳,改“治”为“理”。
49. 而已:罢了。
50. 理:治理百姓。
51. 长(zhǎng)人者:为人之长者,指当官治民的地方官。大县的长官称“令”,小县的长官称“长”。烦其令:不断发号施令。烦,使繁多。
52. 若甚怜:好像很爱(百姓)。焉:代词,同“之”。
53. 而:但,连词。卒以祸:以祸卒,以祸(民)结束。卒,结束。
54. 官命:官府的命令。促尔耕:催促你们耕田。
55. 勖(xù):勉励。植:栽种。
56. 督:督促。获:收割。
57. 缫(sāo):煮茧抽丝。而:通“尔”,你们。绪:丝头。早缫而绪:早点缫好你们的丝。
58. 早织而缕:早点纺好你们的线。缕,线。
59. 字:养育。
60. 遂而鸡豚(tún):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遂,顺利地成长。豚,猪。
61. 聚之:召集百姓。聚:使聚集。
62. 木:这里指木梆。
63. 吾小人:我们小百姓。辍飧(sūn)饔(yōng):不吃饭。辍,停止。飧,晚饭。饔,早饭。以:来,连词。劳吏者:慰劳当差的。且:尚且。暇:空暇。
64. 何以:以何,靠什么。蕃吾生:繁衍我们的生命,即使我们的人口兴旺。安吾性:安定我们的生活。性,生命。
65. 病:困苦。怠:疲倦。病且怠:困苦又疲劳。
66. 若是:像这样。
67. 与吾业者:与我同行业的人,指“他植者”。其:大概,语气词。类:相似。
68. 嘻:感叹词,表示高兴。
69. 不亦善夫:不是很好吗?夫,句末语气词。
70. 养人:养民,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改“民”为“人”。
71. 传:作传。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戒:鉴戒。 
 三、文言知识
纠错   
通假字 
1.  以致其性焉尔(尔:同“耳”,罢了)
2.  字而幼孩(而:通“尔”,你们的) 
3.  既然已(已:通“矣”,了)  
古今异义 
1、(故乡)人号之“驼”。古义,两个词,所以乡里;今义,指家乡。
2、(既然)已,勿动勿虑。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3、(去)不复顾 。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
4、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两个词,其,它们,实,结果实(名作动);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5、若(不过)焉则不及。古义,不是过多;今义,连词,表转折,只是。
6、(其实)害之 。古义,两个词,其,这,实,实际上;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7、(字)而幼孩 。字(古义,抚育;今义,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
8、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古义,地位低下的人,指老百姓;今义,人格卑下的人。
9、故(病)且怠 。古义,困苦;今义,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
10、得(养人)术 。古义,治理百姓;今义,养活别人。
一词多义
1、虽
(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虽然)
(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然)
2、故 
(1)其土欲故(旧,这里是原来的土) 
(2)故不我若也 (所以)
3、实
(1)早实以蕃/不抑耗其实而已 (结果实,名作动)
(2)其实害之 (实际)
4、若 
(1)其置也若弃 (像)
(2)若不过焉则不及 (如果)
(3)故不我若也 (比得上,赶得上) 
5、长
(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生长)
(2)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长,又是官名,古代大县长官叫“令”,小县长官叫“长”,名词用为动词,治理)
6、病
(1)病瘘 (患,患…病,名作动)
(2)故病且怠 (困苦)
7、而 
(1)鸣鼓而聚之 (表承接)
(2)字而幼孩 (通“尔”,你们的)
(3)旦视而暮抚 (表并列,又)
(4)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表顺接,可译“于是”)
8、然
(1)隆然伏行 (…的样子)
(2)既然已 (这样)
(3)然吾居乡 (然而)
9、以 
(1)早实以蕃 (而且,表递进)
(2)以致其性焉尔;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来,表目的)
(3)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地,表修饰)
(4)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把)
(5)而卒以祸 (因为)
(6)又何以蕃吾生 (用)
10、且 
(1)无不活,且硕茂 (而且)
(2)吾小人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尚且)
(3)故病且怠 (又)
11、则
(1)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那么)
(2)他植者则不然;则又爱之太恩 (却)
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1)病瘘 (病:患,患…病)
(2)名我固当 (名:称呼)
(3)早实以蕃 (实:结果实)
(4)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用爪抓,掐) 
(5)移之官理可乎 (官:做官)
(6)见长人者 (长:治理)
(7)而卒以祸(祸:受到祸害)
(8)传其事以为官戒(传:作传)
2、名词活用作状语
(1)旦视而暮抚 (旦,在早上;暮,在晚上)

(2)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日:一天天)

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寿:活得长久)
(2)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全:保全)
4、使动用法
(1)以致其性焉尔 (致:使…达到)
(2)非有能硕茂之也 (硕茂:使…硕大茂盛)
(3)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早,使…结果早;蕃,使…结果多)
(4)鸣鼓而聚之 (鸣,使…发出响声;敲响。聚,使…聚集。)
(5)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蕃,使…繁衍生息;安,使…安定。)
5、意动用法
驼业种树。(业:以…为职业)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官理,非吾业也 (“…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不知始何名 (名何:叫什么)
②故不我若也 (若我:如我) 
③吾又何能为哉 (能为何:能够做什么)
④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以何:凭什么)
(2)定语后置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富豪人家)
3、省略句 
①苟有能反(于)是者
②然吾居(于)乡 
③而卒以(之)祸 
④传其事以(之)为官戒 
 四、主题思想
纠错   
        此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批评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行为,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 
 五、阅读理解
纠错   
1、从课文的题目我们可以获得那些信息? 
    文体是一篇传记,主人公是一位橐驼,他的职业是种树。 
     [引]一位底层的种树者能值得士大夫阶层的柳宗元作传,肯定有他与众不同的特点,文中的郭橐驼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形丑、性善、技高、理明。 
2、研读课文第一段,分析评价文本
(1).本段“传”什么? 
    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段意)  
(2).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 
    郭橐驼是一个平凡、朴实、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 
    [评]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本名已无人知晓。他“病偻”而驼背,相貌不如常人,却名闻乡里,以致有绰号流行。 ①“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 ②为何郭橐驼要自称“驼”? 
    表现了郭橐驼的豁达、身残而自信。 
    [简评]“甚善,名我固当”:指其病而为号,并不雅,但显得很亲切。驼竟以为起得很恰当,放弃自己原来的名字,这样自称起来。作者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豁达的性格,令人猜想在这豁达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自信,这也就增强了阅读的兴趣。作品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使一个不同一般的“驼者”形象跃然纸上了。 
3、研读课文第二段,分析评价文本
   (1) 橐驼种树,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①从欢迎他的人看,作者举了两种有代表性的人物。一是搞观赏游玩的(精神方面),一是种树卖果的(物质方面)。这说明他种树从欢迎他的人看,可知驼种树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观赏游玩),又能满足物质需要(种树卖果),这两种需求所种之树是大不相同的,因而暗示出橐驼技术的全面。  

    ②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迎取养。为什么“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早实以蕃”。这说明他的种树技艺高超,不仅所种的树不怕“移徙”,而且“他植者莫能如也”。由此可见,驼豁达的个性背后存在着自信的原因。 
    小结橐驼种树本领:A技术全面——两种人均能满足;B所带际遇——争迎取养; C技艺高超——不怕“移徙”;D他植者莫能如也。  
    (2)这里写橐驼种树本领全面高超---“技高”,是种树行家,用了什么方法? 
     从两方面--人、树(侧面、正面),侧重于侧面描写。 
4、研读课文第三段分析评价文本
   (1)郭橐驼种树有无“秘籍”,方法是什么?(也就是“种树最关键的道理是什么?”) 
      面对好奇的询问,橐驼化神奇为平易,用谦和的语气娓娓道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是总括种树经验,也暗含了全文的寓意。
   (2)这样写其他种树人对表现橐驼有什么作用?(即“用了什么方法表现橐驼?”) 
     对比、映衬。(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上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的写法叫映衬。) 
   (3)  .理清作者写作意图。 
      我们再看看下文是否还是在写种树。(点明:下文已不是写种树。)
   (4)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什么? 
      作者为他立传的目的并非只是为“驼”作传,而是另有深意。 段意:橐驼谈种树经验。 
5、研读课文第四段,分析评价文本
    (1)郭橐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用原文回答。 
         评价:“然吾居乡„„卒以祸。”“吾小人„„病且怠。”描述官吏治民的:“旦暮吏来而呼„„击木而召之。” (祸——呼、鼓、聚、击、召) 
    (2)“养树”和“养人”有何相通之处? 
        勤虑害树          繁政扰民
    (3)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观点? 
       种树人有“勤虑害树”的错误,做官者也有“烦令扰民”之过。 [引]“长人者好烦其令”就如勤虑害树一样,繁政扰民,从而将旦暮而来的官吏打入“他植者”行列。文章从种树之理谈到做官之理,其实谈种树是为了谈做官,这里同样是运用了映衬的手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上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的写法叫映衬)这一点也反映作者写作思路上的严谨。   
6、研读课文第五段,分析评价文本
      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何在? 
      传其事以为官戒。 
      写问者的意外收获及作传目的。
7、总结全文, 归纳主题: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治道。 
 六、创作背景
纠错   
     《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七、写作特色
纠错   
1.简洁而生动 :这篇寓言式的人物传记,就写得既简洁又生动。简洁体现了史传的特点,生动则蕴含了文学的情趣。如第一段介绍人物,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又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写出了人物的性格。这样,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一个不同凡响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了。在短短几句话中,这种史笔和文辞的完美结合,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2.对比与映衬 :以“种树”喻“治民”是这篇传记写作的出发点,对比和映衬的写法也是这种寓言风格的需要。 本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  
3.婉约而多讽: 本文结尾一句道出了写作意图,那就是“传其事以为官戒”。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柳宗元这篇人物传记,也是通过故事进行劝诫的,这决定了它“婉约而多讽”的风格。婉转而幽默,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八、文学常识
纠错   
1、作者简介: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这个主张,为当时散文的写作树立了榜样,我国散文史上,他的贡献是很大的。创建的作品所达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是超过韩愈的。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刘并作了序。
2、文体简介:本文是寓言体的传记。名“传”,实际上时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上一篇【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三下册第10课《归去来兮辞》文言文阅读巩固检测题

下一篇【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三下册第12课《石钟山记》课文原文、文言文知识

  Copyright © 2019-2023 爱学海 ixuehai.cn 版权所有  |   关于爱学海 |  商标证书  |  投诉反馈 |  版权声明  |  公司简介 |  中采网 |   粤ICP备09029428号    
全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