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访问 移动版鼠标点我 QQ登录 | 登录 | 注册 | 留言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学课本 > 中学语文 > 高三语文 > 正文 爱学海 > 高三语文 > 正文

【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三下册第1课《离骚》节选 课文原文、文言文知识

2021-11-18         iXueHai.cn     爱学海 字体 - 小  + 大  纠错指正

离骚(节选)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一、对照译文
纠错   
帝高阳之苗裔兮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
朕皇考曰伯庸,我的父亲字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摄提那年正当孟陬啊,
惟庚寅吾以降,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皇览揆余初度兮, 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
肇锡余以嘉名: 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名余曰正则兮,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
字余曰灵均。 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开头八句,叙述说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表现出高度的庄重自爱。)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
又重之以修能。 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扈江离与辟芷兮,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
纫秋兰以为佩。 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汩余若将不及兮,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
恐年岁之不吾与。 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朝搴阰之木兰兮, 早晨我在山坡采集木兰,
夕揽洲之宿莽(莽宿)。 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
春与秋其代序。 四季更相代替变化有常。
惟草木之零落兮, 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
恐美人之迟暮。 害怕君王逐渐衰老。
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
何不改乎此度(也)? 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 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
来吾道夫先路(也)! 来呀,让我在前引导开路! 
 二、注释
纠错   
1.  离骚:离别的忧愁。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小序》:离,别也;骚,愁也。此题目之义,历来多有争议。
2.  高阳:楚之远祖颛顼之号。一说即祝融吴回。苗裔(yì):喻指子孙后代。裔,衣服的末边。
3.  朕:我。皇考:已故父亲的尊称。一说指太祖或曾祖。皇,美,即光明,伟大。
4.  摄提:太岁在寅时为摄提格。此指寅年。贞:正当。孟陬(zōu):夏历正月。
5.  庚寅:指庚寅日。降:降生,出生。
6.  皇:皇考。揆(kuí):揣测。
7.  肇(zhào):开始。锡:赐。
8.  名:命名。
9.  字:起个表字。
10.  纷:盛多貌,修饰“内美”。内美:先天具有的美好品质。
11.  重(chóng):加上。修:美好。
12.  扈(hù):披。江离:香草名。辟:同“僻”,幽僻。芷:白芷,香草名。
13.  纫(rèn):草有茎叶可做绳索。秋兰:香草名。即泽兰,秋季开花。
14.  汩(yù):水流急貌。此用以形容时光飞逝。
15.  不吾与:即“不与吾”。与,等待。
16.  搴(qiān):摘。阰(pí):山坡。
17.  揽:采。宿莽:草名,经冬不死。
18.  忽:迅速貌。淹:停留。
19.  代序:不断更迭。
20.  惟:想到。
21.  迟暮:衰老。
22.  抚:趁,凭。
23.  此度:指现行的政治法度。
24.  骐(qí)骥(jì):骏马。
25.  道(dǎo):通“导”,引导。 
 三、文言知识
纠错   
通假字
1.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
2.忳郁邑余侘傺兮。“邑”通“悒”
3.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4.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
5.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
6.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
古今异义
1.怨灵修之浩荡兮。今义:水势大;古义:荒唐,没有准则。
2.固时俗之工巧兮。今义:技艺巧妙; 古义:善于取巧。
3.偭规矩而改错。今义:改正错误;  古义:改变措施。
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今义:经济情况不好;  古义:走投无路。
5.自前世而固然。今义:前生;  古义:古来。
6.高余冠之岌岌兮。今义:形容十分危险 ; 古义:高耸的样子。
7.长余佩之陆离。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 古义:修长的样子。
多义词

退将复修吾初服 (整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高的)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长)
乃重修岳阳楼 (修建)
词的活用
1.鸷鸟之不群兮。群,名词做动词,合群。
2.驰椒丘且焉止息。椒,名词做动词,长着椒树。
3.步余马于兰皋兮。步,名词使动用法,使……步行。
4.屈心而抑志兮。屈,动词使动用法,使……委屈;抑,使……压抑。
5.伏清白以死直兮。死,动词为动用法,为……而死。
6.回朕车以复路兮。回,动词使动用法,使……掉转。
7.忽反顾以游目兮。游,动词使动用法,使……游。
8.驰椒丘且焉止息。.驰,动词使动用法,使……疾驰。
9.哀民生之多艰。哀,形容词为动用法,为……哀伤。
10.亦余心之所善兮。善,形容词做动词,崇尚,爱好。
11.伏清白以死直兮。直,形容词做名词,正道。
12.高余冠之岌岌兮。高,形容词做动词,加高。
13.固前圣之所厚。厚,形容词做动词,推崇
14.长余佩之陆离。长,形容词做动词,加长。
宾语前置句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译文: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定语后置句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译文: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被动句
謇朝谇而夕替。
译文:清晨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四、主题思想
纠错   
        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后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诸侯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触犯了楚国贵族集团的利益,因此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屈原为之奋斗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于是,屈原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表达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五、阅读理解
纠错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梳理行文脉络。
  行文脉络:
  ①首先介绍自己高贵的出身、吉祥的诞辰和美好的名字。
  ②接着叙述自已的才能修养、忧虑希望,表达立志改革,愿为前驱的报国之情。
  ③然后追述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④最后反思,表现了诗人高洁自守的品质,抒发了诗人反省自己和献身理想的热情。
2、朗读第一段,总结屈原的“内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出身高贵。诗人自叙族源出身。颛顼为中国远古部落联盟首领,传说的“五帝”之一。《史记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②出生吉祥。太岁在寅,庚寅而生,表明他是在寅年寅月寅日生的。生逢三寅,是吉祥的征兆。所以朱熹说:“生得日月之良,是天赋我美质于内也。”(《楚辞集注》)
  ③名字蕴含政治理想。“正则”“灵均”,都与“平”有语意上的关联。帛书《十六经》记载了黄帝问其大臣的一段话:“唯余一人,兼有天下,今余欲畜而正之,均而平之,为之若何?”可见,正、均、平,皆为古人的政治理想。
  小结:诗人因出身高贵而自负、自傲、自爱,这是他高洁的自我形象的一个内因,却也是构成他悲剧命运的一个因素。
3、明代汪瑗道:“内美是得之祖、父与天者,修能是勉之于己者。”朗读第二段,屈原怎样阐述“修能”。
     运用比喻。
    无论是佩带香草,还是朝取木兰,夕撷宿莽,都是比喻喻,是诗人志趣高洁的表征。
4、诵读第三段和第四段,请找出表达诗人品德和情怀的诗句并分析。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表现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体现了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品格。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表明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高洁。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表明坚持真理、献身理想至死不渝的品质。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突出屈原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精神品质。
5、根据课文内容,概括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6、诵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分类归纳并分析表达效果。
     ①“蕙茝”、“蛾眉”、“兰皋”、“芰荷”、“芙蓉”、“芳”、“繁饰”比喻高尚的节操,美好的品行,崇高的理想。
     ②“众女”、“泽” 比喻小人肮脏污秽的东西
     ③“鸷鸟”比喻君子
     ④“方”比喻正直端方的人
     ⑤“圜”比喻世故圆滑的人
     表达效果: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学色彩,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读者以较深刻的印象。形象鲜明,情感意识强烈,使诗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7、《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美人”和香草” 两类意象。分析《离骚》中的“美人香草”象征义。
     “美人”或是比喻君王,或是作者自喻。
      《离骚》前半部分,屈原将楚王作为男性形象,其自我形象是女性,美人是其自喻。以男女婚娶喻君臣相契,以男方的变卦喻楚王的疑忌贤臣、对自己不能始终信任的事实,所以才有了“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感叹。《离骚》后半部分,屈原又转为男性,“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而将君王喻为美人,他 四处“求女”,即寻求圣主贤君。然而,周围都是些蔽美嫉妒的小人或庸臣,理想求而不达。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有“芰荷、江离、蕙菌桂、白芷、兰、椒、菊、芙蓉、杜衡”等四十多种。这些“香草”寄寓着诗人独特的心理特征,是洁身自好、不与世同流合污高洁品质的象征。
8、《离骚》“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词”具有浓郁的楚文化色彩。请根据课文总结其艺术特色。
      ①句式的灵活参差。
    《离骚》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句式,扩大了诗歌的容量。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楚民歌句法,创造了一种节奏分明而参差错落的杂言句式。出现了不少工巧的对偶句,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交叉使用五言、六言、七言、八言,形成《离骚》特殊的语言节奏美。
     ②“兮”字的创造性使用。
     多用“兮”字,对调整诗歌节奏起着很大作用,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③比兴手法的运用。
     诗人运用奔放而瑰丽的想象,将楚地特有的风物引入诗篇,表繁多的比喻,不但使叙事、说理更加生动形象,也使情感的抒发更加委婉含蓄,蕴藉有致。  
 六、创作背景
纠错   
   《离骚》作于楚怀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屈原被放汉北后的两三年中。汉北其地即汉水在郢都以东折而东流一段的北面,现今天门、应城、京山、云梦县地,即汉北云梦。怀王十六年屈原因草拟宪令、主张变法和主张联齐抗秦,被内外反对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职。后来楚国接连在丹阳、蓝田大败于秦,才将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齐国。至怀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黄棘,秦归还楚国上庸之地,屈原被放汉北。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七、写作特色
纠错   

      《离骚》中诗人用了许多比喻,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丑恶,抨击了他们的奸邪、纵欲、贪婪、淫荡和强暴。同时,他也塑造了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不避艰难、不怕迫害、热爱乡土和人民的人物形象。   《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诗人都大量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神话传说的充分运用,展开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强了《离骚》的浪漫主义气韵。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离骚》中是非常多见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喻治理国家等。   《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之加以改造,构成长篇,使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它的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离骚》是屈原被贬后写出来的。本诗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地位,因此诗人也称“骚人”。风:《诗经》,《国风》的现实主义源头 。骚:浪漫主义源头《离骚》  

  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八、文学常识
纠错   
       作者: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汉族,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新考古发现可能实际为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他留下的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记录共25篇。主要作品为《离骚》,《九章》,《九歌》,《天问》,《哀郢》,《怀沙》,《招魂》,出自屈原的名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的身世记载屈原身世的材料,以《史记•屈原列传》较早而具体。司马迁之前,贾谊在贬谪长沙途经湘水时,曾作赋以吊屈原。文中引用了屈原《离骚》及《九章》中的一些篇章,转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与《史记》所载完全契合。和司马迁同时代而年辈稍早的有东方朔作《七谏》,庄(东汉人避讳作严)忌作《哀时命》,都是摹仿屈原的作品,文中所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也与《史记》所述相接近,所以《史记》所载屈原事迹是基本可信的。当然,传中也有偶然失叙或史实错记之处。

上一篇【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三下册第1课《氓》课文原文、文言文知识

下一篇【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三下册第2课《孔雀东南飞》并序 课文原文、文言文知识

  Copyright © 2019-2023 爱学海 ixuehai.cn 版权所有  |   关于爱学海 |  商标证书  |  投诉反馈 |  版权声明  |  公司简介 |  中采网 |   粤ICP备09029428号    
全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