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4 iXueHai.cn 爱学海 字体 - 小 + 大 纠错指正
第6课 记念刘和珍君
不惮(bù dàn)攒射(cuán shè) 喋(dié)血 殒(yǔn)身不恤(xù) 抵(dǐ) 菲(fěi)桀(jié) 骜(ào)赁(lìn)喋(dié) 骸(hái)攒(cuán) 渍(zì) 绯(fēi) ▲
2. 桀骜:形容性情倔强。骜,不顺从。 3. 菲薄:这里指微薄的意思。 4. 造化:指自然界。 5. 深味:深深地体会。 6. 微漠:依稀,淡薄。 7. 黯然:忧伤的样子。 8. 喋血:流血满地。喋,血流出来的样子。 9. 浸渍:渗透,浸润。 10. 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死亡。恤,顾虑。 11. 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当,当做。 12. 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死亡。恤,顾虑。 13. 桀骜不驯:形容性情倔强,不顺从,个性突出。 14. 有始无终: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不彻底。 15. 在天之灵:指人死后升入上界的灵魂。后亦用以称死者及其不昧的精神。 16. 暂得偷生:得过且过,勉强活着。同“苟且偷生” 17. 耳不忍闻: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18. 欣然前往:心情舒适、非常痛快地接受邀请 19.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 20. 百折不回: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
1、在第一部分中有几处类似“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的话,这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一次位置: "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寓意:预示了文章的内容之一——悲痛的悼念,感情的基调是悲痛。"也"字是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程君的请求,更主要的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对这样一位热情地渴求革命真理的青年,对这样一位与“我”有着师生之谊、读编之情的人的纪念。 第二次位置: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寓意:“这样的世上”是“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是既有“猛士”又多“庸人”的“似人非人的世界”。预示了文章的内容之二──愤怒的揭露,感情的基调是愤怒。“也”字既针对文章内容之一,也针对反动文人的文章而言。 第三次位置: “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寓意:惨案才过去两个星期,而有些人快要忘记这件事了吧?烈士的鲜血就这样白流了吗?敌人欠的血债就不讨还了吗?预示了文章的内容之三──唤醒庸人,牢记血债。 2、文章反复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该如何理解? (1)所住的并非人间 (2)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 (3)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出离愤怒、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 对敌人:无比愤怒 对烈士:无限崇敬 3、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悲:爱国青年 愤:段祺瑞反动政府和几个所谓学者文人 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惨淡的人生:反动统治的黑暗生活 淋漓的鲜血:反动统治的残暴行径 真正勇猛的革命战士,能勇敢对待反动统治下的血腥屠杀,毫不回避,毫不畏惧,奋然而起,前仆后继,他们为国家民族的惨淡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又为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幸福。这是何等伟大!何等崇高!(生齐读) 5、第二节写到了哪两种人?作者对其的态度是怎样的? 哀痛者和幸福者: 为人民苦难而哀痛的人,以能为人民谋幸福为幸福的人——敬佩崇敬; 庸人:有是非观,但是容易忘记烈士鲜血的人——哀伤唤醒。 第一部分(一、二)交代写作缘起 第一节:写作缘起,纪念死者 第二节:唤醒庸人,牢记血债 (二)第二部分:第三——五节 1、找出文中语句,说说刘和珍君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渴求真理与进步,有斗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温和善良而又坚毅乐观、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2、语句品析 (1)“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对偶,揭露反动政府的暴行和无耻文人的卑劣行径,愤怒层层递进。 (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拟人。揭示民族渐衰至亡,终于“默无声息”的原因,即野蛮而又严密的专制统治(惨象——长期镇压,不敢说话;流言——不断诽谤,无法说话。) (3)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反复、对偶,这是悲愤的、逆来顺受的沉默;是警告反动者,也是呼唤鼓励后死者。“沉默”的两种前途:一种是爆发,即进行革命;一种是灭亡,即民众悲观失望,民族衰亡。 鲁迅寄希望于另一种“沉默”: 我们听到呻吟,叹息,哭泣,哀求,无须吃惊。见了酷烈的沉默,就应该留心了;见有什么像毒蛇似的在尸林中蜿蜒,怒鬼似的在黑暗中奔驰,就更应该留心了:这在预告真的愤怒将要到来。 蕴有力量的民族,因为叫苦没用,便觉悟起来,由哀音变为怒吼。这将是超于“言语”之上的真正的爆发,血债要用同物偿还。 (4)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作者详细地写烈士遇难的经过,用意何在? 这些铁的事实,揭露了反动派凶狠残暴的嘴脸,有力地戳穿了段政府“通电”中对死难者所横加的种种罪名,揭穿了反动政府残杀爱国青年、欺骗人民的本质。 (5)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A.“伟大”是谁伟大?“辗转”具体指什么? “伟大”指三个女子的伟大。“辗转”指她们在弹雨中互相救助的情况。 B.“八国联军”指什么时候的外国侵略者?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八国联军”指1926年日本纠合的曾经入侵中国的外国军队。(27页注释一) 互文。“屠戮妇婴和惩创学生”同指“三一八”惨案,这是中外勾结的卑劣行径。 C.“伟绩”“武功”使用什么修辞? “伟绩”“武功”是反动派的自夸,反语。讽刺中外反动派的暴行。 D.怎样理解“当三个女子……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三一八惨案”实质上是中外杀人者互相勾结的结果。在三个女子从容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衬托下,中外杀人者显得更加卑劣凶残。 第二部分(三——五)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控诉反动派暴行 第三节:回忆认识过程 第四节:抒写惊愕义愤 第五节:叙述遇难经过 (三)第三部分:第六、七节 1、“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这一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比喻 人类历史 付出巨大的代价 历史只前进一小步 煤的形成 大量的木材 只是一小块 2、文中引用陶渊明的诗有什么用意? 虽然徒手请愿而流血是不值得的,但是还有亲人友人的深切哀悼,这也算是对烈士的慰藉了。青山埋忠骨,倘若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能够永远纪念死者,记住这次惨痛的教训,烈士的血也就不算白流了。(师联系生活,让学生知道铭记烈士、先辈的意义) 3、怎样理解“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到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苟活者”指那些支持革命,但还没有投身革命的人。 “真的猛士” 是指那些勇毅者。 真的猛士为希望所鼓舞,必“将更奋然而前行”。鲁迅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觉醒起来,看到希望,奋然前行,所以这又是战斗的号召,鼓舞人心。 先对斗争的方式进行理性反思,再从烈士死难对于将来影响的角度来高度评价意义。 4、联系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分析“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悲——愤 (沉痛的悼念与愤怒的批判相结合 ) 说:痛惜赞颂爱国青年;愤慨抨击反动政府及文人;唤醒民众,激励革命者 不说:悲愤至极,难于言说;不欲敌人快意 激励:作者面对的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权势集团,而几乎是整个落后的、沉睡的、麻木的社会。 5、作者为爱国青年们所悲,但愤于哪几类人? 作者愤是愤于三类人: 一是当局者,其暴行竟是如此之凶残;二是所谓的学者文人,其流言竟是如此之无耻;三是庸人,鲁迅又称他们是“无恶意的闲人”,愤于他们甚至将烈士的行动作饭后的谈资,愤于他们的麻木。 第三部分(六、七)揭示教训和意义 第六节:总结经验教训 第七节:热情讴歌赞颂 ▲
(1)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使用反复手法和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复句,指出“沉默”的两条出路:“爆发” 或“灭亡”。这里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也有对世人的呼唤、激励和鼓动,只有斗争才有希望。 (2)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从烈士死难对于将来影响的角度来高度评价意义,具有激励革命者奋然前行的巨大作用,充满感奋之情。 2、反复: 为强调某些内容,或表达强烈、缠绵的思想感情,或突出某一种精神,可以使同一词语、句子或整段文字多次重复出现。 本文多次写到刘和珍“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反复写她“微笑”“温和”,作用有二。一是写出刘和珍对同志对师友和蔼可亲的温柔善良的性格;二是反衬杀人者的凶残下劣本质和反动文人的寡廉鲜耻。3、反语: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文明人”“伟绩”“武功”都是反语;“惊心动魄的伟大”,是对三个女子的大无畏精神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是对敌人杀人罪行的极大讽刺。4、对偶: 是指结构相同或字数相等的语句,用严密的结构,精练的文字,和谐的音节,互相映衬,给人以凝炼、缜密之感。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5、排比: 课文第七部分:概括“三一八”惨案:“一是”揭露当局者的凶残,“一是”痛斥流言家之下劣,“一是”赞扬烈士精神之高贵。语句简练、整齐,气势贯通,概括力强。 6、引用: 课文引用了陶渊明《挽歌》的四句话 ,就上下文语气看,鲁迅引用陶渊明诗句的意思是说:烈士的死能够得到“亲族、师友、爱人”的悲悼,这也就够了。因为徒手请愿而流血是不值得的,但既然流了血,就一定会产生影响,尽管影响不一定很大,这血也就不算白流了。 7、含蓄: 有的句子委婉曲折,意思含蓄,需要认真咀嚼。如:第一部分第2节两次用“只能如此而已”,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悲痛万分的心情。“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看似有矛盾,其实十分真切地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复杂心情。 8、用词准确精当: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中国人”泛指所有的中国人。“向来”“不惮”“最坏”等词语,表明作者对自己的观点的执着和自信。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用“浓黑”形容“悲凉”,把较为抽象的感受形象化,同时,自然使人想到这“悲凉”是由社会的浓重的黑暗产生的。表现的感情深沉而强烈。 ▲
2、主人公:刘和珍(1904~1926),十四岁丧父,同孀母及两弟一妹生活于南昌,她先后毕业于女子公学,后毕业于江西女子师范学校。一九二三年秋,她投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入学后,女高师改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始念预科,分系后念英语。刘和珍是旧教育的叛逆,在江西女师读书时,为反对将学生囚入“大牢笼”,倡仪成立学生会;为反对虐迫学生读圣经,做礼拜,她联系进步学生组织“江西各界反基督教大同盟”;她又是反封建的猛士,首倡女子剪发,带头剪辫,留男士短发。一九二一年冬,她发起创办学会,名“觉社”,任总务股干事,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出版周刊《时代之花》。在女师大风潮期间,平素要学生“笑莫露齿,话莫高声”的杨荫榆率军警武装据校,刘和珍奋起护校,她与同学坚守,决心喋血校门。一九二六年三月,大沽口事件发生,十八日清晨,身为学生会主席的刘和珍,动员组织同学游行示威。她扛着白底黑字校旗走在队前,率先冲入段政府左边大门,然而昂立于人群中的刘和珍突然身中七弹,壮烈牺牲,年仅二十二岁。 ▲
记念刘和珍君 一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难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二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三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见。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 四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五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六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七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四月一日 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二日《故事会》周刊第七十四期 选自《华盖集续编》(《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
傍晚,手中拿着那份令人伤心的试卷,垂头丧气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忽然,似乎觉得一支优美的乐曲从远方飘来,隐隐约约。我被那乐曲吸引住,不由得停下了脚步。凄清的旋律让我触乐伤怀,不禁有股想哭的冲动。我努力克制住自己,循着乐声向前走去,原来是一位老大爷在拉二胡。我仔细端详起这位老大爷来:一身陈旧的破布衣裳,近乎光秃的头上有一些稀疏的白发,岁月的耕耘在他的额头上留下了一道道沟壑,一撮灰白的胡须向下垂着,布满皱纹的脸上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可是,他的眼睛直愣愣地望着远方,黯淡无光。我不禁一愣:“难道,难道他是个盲人?” 续写: 答案 (示例) 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感动着、震撼着,忽然觉得自己是多么渺小。不是吗?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大爷,在双目失明、体力不支的情况下,仍能上街拉二胡谋生。再看一眼那布满皱纹的脸和那长满老茧的手,何处又不记录着被生活磨难的印记呢?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位风烛残年的老大爷鼓起勇气,坚强地去面对生活呢?——对,是毅力! “一次小小的失败算得上什么,在今后漫长而又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面对,如何去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舵呢?为什么不给自己多一点勇气和信心呢?”我在心底默默地对自己说。于是,我迈起了坚实的大步,充满信心地走进寒风中,走在这寒冷的冬季…… ▲
掩卷沉思,《纪念刘和珍君》给我以深刻印象、鲜明记忆的,是刘和珍的微笑。“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这半行简洁的文字,这一屡流畅的表述,使人难以释卷,令人难以忘怀。 在那和风煦煦的春光里,在那柳枝摇曳温暖中,22岁的少女刘和珍穿过阳光,披着花香,向我们款款走来。春风牵动着她的衣裙,青春照亮了她那比阳光还要温柔的笑容。……在同样的青春年华里,在同样明媚的春光里,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那鲜花一样灿烂的生命会在鲜血迸裂中遽然凋谢,轰然毁灭;那温和清婉的微笑,会在一瞬间化为永不存在的尘埃。青春那撩人心魄的美丽,原不该如此的脆弱啊! 罪恶的黑手无情地毁灭了璀璨的青春,阴险的制度残酷地摧毁了血性追求。 青春是人世间最美好的词汇,她被所有的人留恋和珍惜。青春应该远离烦恼和忧愁,青春应该摒弃所有的黑暗与喧嚣,青春应该除却欺骗、欺诈、欺凌。青春所拥有的知识美丽、绚烂、欢乐和希望。青春是生命的开端,前面的路极为漫长而又风景秀丽,所以青春的心灵往往充满着真善美的希冀和幻想,辨别不清人间的风雨沧桑。 世界毕竟是真实的,也是严酷的。青春不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空间都永远和社会的阴暗面绝缘。刘和珍的,以及她的温柔的女同学们的纯洁善良和美丽,却被罪恶淹没了,却被虚伪欺凌了,却被丑陋掩盖了。 当真正的恶雨腥风肆无忌惮地袭来,青春会以一副怎样的姿态来面临?我相信,答案会有许多种。当假恶丑扑面而来时,对美丽而言,就意味着“彩云易散琉璃脆”。美丽的东西,由于本身的精致,由于格外受到冲击,使它根本就缺乏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这,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即使不是春天的环境也同样能够娇艳的开放,但也正因为这样,它们便会在稍经风雨的情况下,骨碎香散。 真正美丽的花朵,应该生长于自然的旷野里。经过了长期冬雪下的坚强蛰伏,在春天的惊雷下,才会迎着料峭的春寒,绽放出用生命凝结成的眩目光华。这种美丽是纯自然的,它的生长始终伴随着风霜雨雪,因此气候无论多么严酷,它依然卓立,美得更加鲜明。刘和珍她们,就像这种鲜花,她们的微笑里永远飞扬着青春的骄傲与自豪。 只有历经风风雨雨,青春和青春的形象才会永不凋零。合上书卷,刘和珍的微笑悄悄地走入我的思想。 二 刘和珍君和她的女同伴们是看清事态、明辨是非、有着铿锵爱国热情的英雄!她们集女性的温柔典雅和男人的雷厉风行于一体,直视人生! 可惜她们生错了年代,无缘无故地只剩下尸骸。为什么当时的中国会是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无边无际的黑暗,总是乌云密布,看不见天日。像是在一片污浊的沼泽中,人们总也爬不出来,越陷越深,埋怨啊、咒骂啊、踩着别人的肩逃走啊比比皆是。八婆尖嘴猴腮地挑拨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混蛋到处斗殴出气、最可恶的是政府,拿着一杆枪往老百姓身上射,对着高鼻子蓝眼睛的却奉承得嘻嘻笑!哼,社会是如此混乱、甚至是混沌,仿佛是从白内障患者的眼里看世界,一个字:糊,好人坏人都分不清。是谁蒙蔽了他们的双眼,让人们如此愚钝?答案可想而知。 “时间永是流驶,都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做‘流言’的种子。”这显得中国是多么的凄凉,人们的心是如此冷漠,难道这些妙龄女孩生命的终结带给他们的只是这些吗?饭后的谈资?大多数盲目的中国人都在重复着这种老太太的生活。饭后拿张小板凳往太阳底下一搁,两只手分别插在另一只手的衣袖里,唧唧喳喳没个完,一天就这么糊弄过去了。暗红的鲜血喷涌而出,溅在杀手的脸上,饿狼心的他们闻到血腥味却还没有住手,他们是走狗,一条天天舔噬主人臭脚趾的卑微的狗……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这些鲜血,最近感染的是身边挚爱的人,因为痛苦,所以认可逝去者的事业;因为痛苦,所以努力去感染周遭迷途的人。这些用鲜血才换来的认可,真是令人心痛。倘使她们不被杀害,她们将继续战斗,战斗,总有一天感染的人会比现在的多的多。烈女,让人心碎。 ▲ |
高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生物| 历史|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初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
高二: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生物| 历史|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初二: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地理| 生物| 历史| 道法 |
高一: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生物| 历史|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初一: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地理| 生物| 历史| 道法 |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制| 科学| 试题: 小学| 初中| 中考| 高中| 高考| 作文: 小学| 初中| 高中| 满分| 技巧|素材|英汉词典 |
高校: 985/211| 各省市| 港澳台| 国外| 排名| 中考专辑| 高考专辑| 各省中学| 职业考试: 从业资格| 技术技能| 艺术等级| 公务员| 百年党史 |
课外: 教育动态| 教育法规| 老师榜| 家长帮| 学生派| 安全说| 古诗古文| 世界名著| 近代文学| 寓言故事| 格言名句| 阅读技巧| 在线许愿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