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9课《枣儿》课文原文
2021-11-03
iXueHai.cn
爱学海
字体 - 小
+ 大 纠错指正
第19课 枣儿 | | 童(yáo)谣 (mò)蓦然 羡慕(xiàn mù) 囫囵(hú lún)吞枣 ▲ 1. 掸:拂去。 2. 馋:贪吃,专爱吃好的。 3. 威严:威武而严肃。 4. 蓦然:猛然;不经心地。 5. 囫囵:完整,整个儿。 6. 钢盔:钢制的头盔。 7. 士兵、消防队员等用以保护头部。 8. 凝视:不眨眼地看。 9. 喃喃自语:连续不断与自己小声说话。 10.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无 11. 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踌躇:犹豫不决。 ▲ 全剧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亲情的渴望,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 1、戏剧以一首童谣开头,有怎样的作用? 戏剧以这种富有民间特色的童谣开头,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 , 并将人们带入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中。 2、怎么没人来吃枣儿呢?多好的枣儿。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怎么没人来吃枣儿呢?” 一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老人希望儿子回来吃枣儿;二是老人希望能有人来吃枣儿,以解孤独、寂寞之感,为下文老人一直挽留男孩做铺垫。“多好的枣儿。”既赞美枣儿,也赞美儿子“枣儿”,表达了老人对儿子的无限思念之情。 3、 为什么老人非让男孩在他这儿吃枣? 老人的儿子不在身旁,老人非常寂寞,他希望男孩留在身旁陪他说说话。 4、“羡慕”有什么含义? “羡慕”一词写出了男孩非常希望自己的父亲也能像老人疼爱儿子一样疼爱自己,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暗示男孩与他父亲的关系并不那么亲密,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 5、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儿子的哪些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这些事:(1)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2)儿子只顾摘枣儿竟尿了自己一脖子;(3)儿子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树下。老人所回忆的都是儿子幼时的情景,时隔多年仍历历在目,说明老人对儿子的爱之深,思之切。 6、如何理解“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以语气强烈的重复性咏叹结束全篇,有力地强化了献身祖国的题旨,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 7、老人为什么提出“学猫叫” “学狗爬” “过家家” “讲故事”? 全剧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亲情的渴望,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 选自《剧本》1999 年第1 期。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中,许多农村青壮年离开故土,到城里打工,老人和孩子留守家园。老人留恋故乡不愿到城里生活,孩子企盼父亲早日回到故乡,而到城里的青壮年却希望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走进现代化的新生活。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到城里生活的农村人可能会出现情感上的迷失、精神上的失落,在农村留守家园的人可能在希望中充满迷茫,在企盼中浸透困惑,家庭关系必然发生变化,亲情、爱情在这样的社会变革时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 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以这首童谣开头,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结尾用这首童谣,但情境有所变化,由幕后换为前台,由哼唱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的声音,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 1、什么是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他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特点:集中性、综合性、直观性、舞台性 3、戏剧的基本要素: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戏剧冲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4、戏剧种类: A.按艺术形式不同分成话剧,歌剧,舞剧等。 话剧:它是以动作和对白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清代末年从欧洲传入中国,1926年开始称之为话剧。 歌剧:它是综合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并以歌唱为主的种戏剧。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后来广为流传于全欧洲。中国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也属歌剧性质。“五四”以来,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开始民族新歌剧的创作,《白毛女》是中国新歌剧成型的标志。 舞剧:它是综合舞蹈、武术、哑剧、音乐等艺术的一种戏剧,以舞蹈动作和器乐为主要表演手段。中国现代舞剧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和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借鉴西洋芭蕾舞剧的优点而创造发展起来的。 戏曲:它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以歌、舞(包括杂技、武术)、话剧三者有机结合为特点。由于民族的地区不同,形成许多剧种,全国性的有京剧、评剧、越剧、豫剧、粤剧等,其中以京剧最为有名。 B.按剧情繁简和结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C按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D.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还可分为正剧,喜剧,悲剧等。 5、戏剧的结构和情节: 戏剧结构分“幕”分“场”,幕是戏剧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场是小于幕的一个情节单位。戏剧的情节一般也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几个部分。 ▲ 《枣儿》的作者是孙鸿,当代剧作家。他写的话剧小品《枣儿》,曾经荣获1999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并囊括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 ▲ 枣儿 人物老人、男孩 [幕启。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树下坐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 幕后传来童谣: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老人(从身旁晒满红枣的竹匾子里抓起一把枣儿,喃喃自语)怎么没人来吃枣儿呢?多好的枣儿。 [男孩从台侧探了探头。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 老人(大声)过来! 男孩爷爷…… 老人(威严地)叫你过来就过来。 男孩(无可奈何地走到老人跟前)我就捡了一颗,我没有吃,给你。 老人(将男孩衣角折成兜,捧一捧枣儿放入)全给你吃。 男孩(喜出望外)谢谢爷爷!(津津乐道)枣儿真大。 老人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男孩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 老人(自豪地)我儿子就叫枣儿。 男孩骗人!还有叫枣儿的?嘿嘿,叫枣儿? 老人不许笑。我的儿子就叫枣儿,挺好听的,又顺口。他刚生下时,有个算命先生正打门前经过,就给算了一卦,他命中缺“木”呢!哎,等你念了书,就知道枣字里面有个“木”了。你看(用手在空中比划“木”)所以他叫枣儿! [男孩并未听,只顾忙着将枣儿往口袋里装。] 老人(命令)拿出来,只准在这儿吃。(蓦然温和)爷爷帮你擦干净。 [男孩摸出枣儿,交给老人。] 老人(将枣儿擦干净)给,尝尝。 [男孩默默地接过。] 老人吃吧,树上的枣儿多着呢! 男孩我能爬到树上去摘吗?爷爷 老人能。 [男孩兴冲冲爬树,跌倒在地。 老人疼吗?(掸去男孩身上的灰尘)来! [老人趴在地上,让男孩踩在自己屁股上摘枣儿。男孩仍摘不到,老人站起,让男孩骑跨在肩上摘。] 老人嘿嘿嘿。 男孩笑啥? 老人有一回,我家枣儿也是这样骑着,只顾摘枣儿,撒尿了都不知道,竟尿了我一脖子。 男孩呀,脏死了。 老人脏啥,尿得我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 男孩(有些羡慕地)我从来没有尿过我爹脖子上。 (摘枣儿,塞进口袋)哟,不好,我也要尿尿了。 [老人将男孩放下,男孩朝远处走。] 老人喂,过来! 男孩我要尿尿。 老人(指指枣树)尿树下去,给咱枣树施点儿肥。 [男孩溜回树下尿尿。] 老人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有一回,放学,直往树下奔。我以为出了啥事呢,他一到枣树底下就尿开了。撒完尿才说:“爹,我放学了。” 男孩(拍拍口袋)爷爷,我带回家吃。 老人枣儿到了口袋里凡想回家了。 男孩(低声地)……我在等我爹。 老人爹嘛,天天回来的,急什么。 男孩不,我爹他—— 老人他怎么? 男孩我爹兴许今天能回来。 老人那你急啥?来——(拉着不大情愿的男孩到匾子前,拿起一颗枣儿给他) 男孩(接住,看枣)爷爷,这熟枣儿和你一样。 老人和我一样? 男孩和你的脸一样,皱巴巴的。 老人(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还不跟你一样?脸皮儿像这青枣,嫩白光滑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从匾子里挑了颗熟透晒干的枣儿)你吃这颗。 男孩(拿起熟枣放进嘴里)还是皱巴巴的甜呢。 老人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男孩我要。(抓一把枣儿)我带回家去,给爹留着。(转身欲走) 老人又是爹呀爹的,快坐下吃。吃枣急不得。 [老人拉男孩坐,男孩不肯。] 老人(对男孩)咱们学猫叫?(见男孩摇头)咱们学狗爬?(见男孩又摇头)那爷爷给你讲故事。 男孩(怀疑)爷爷有故事吗? 老人爷爷的故事三天三夜讲不完。 男孩哇,我最喜欢听故事了。爷爷快讲。 [男孩温顺地搀老人坐下。] 老人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男孩认真地点点头。] 老人(清清嗓子)听着。(笑)我小时候也是一个馋鬼,去村东头人家偷到一颗枣儿,舍不得吃,娘要我还人,我一急,把枣儿囫囵个儿吞下肚了。没多久,我蹲坑的地方长出了一棵小枣树。 男孩(指指枣树)爷爷,是这棵枣树吗? [二人相视大笑。男孩吃一颗枣。 老人别小看这枣树,那一年,一个小日本站在树下端枪射我。正巧,树上一颗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咚”的一声,吓得那狗娘养的抱头就逃。 [二人开怀大笑。男孩忘记吃枣,学着做惊吓状。] 男孩快讲。 老人有一年闹灾荒,村里饿死不少人。我老伴儿把仅剩的八十一颗枣儿让给我和枣儿吃,俺爷儿俩才活了下来。 [男孩忘记吃枣。老人闪着泪花,从匾子里捧起一把枣凝视。] 男孩爷爷,你为啥把枣儿放在匾子里晒了又晒? 老人我等儿子回来。枣儿回来了,就喜欢一边嚼枣儿,一边听我讲故事。 男孩枣儿叔叔啥时候回来? 老人不知道。 男孩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会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见老人不语)爷爷,你怎么了? [老人仍在沉思。] 男孩咱们学猫叫?(见老人没反应)咱们学狗爬?(见老人没反应)咱们过家家?(见老人还没反应)那,我讲故事给你听。(清清嗓子)哎哟,我的故事给忘了。我爹的故事才多呢——我该回去了,我要回去等我爹。(将口袋里的枣放入匾子里) 老人时辰还早呢,再坐坐。 男孩爹回来会带巧克力,巧克力你吃过吗?可好吃了! 老人(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来了。 男孩来呢,你的枣儿甜! 老人怕是你嘴甜吧?那我问你,我树上的枣儿全光了,你还来不来? 男孩也来。 老人不骗我? 男孩骗人是小狗。 老人我们拉勾。(伸手与男孩拉勾) 老人金勾勾,银勾勾,骗人是小狗。 男孩金勾勾,银勾勾,骗人是小狗。 [二人开心地笑。] 老人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怎么了? 男孩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噢? 男孩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那,咱们喊喊? 男孩喊喊!我先喊!(爬到山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