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2 iXueHai.cn 爱学海 字体 - 小 + 大 纠错指正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
2. 乍:突然、忽然。 3. 怵惕:(chù tì) 惊惧。恻隐:哀痛,同情。 4. 内交,内交即结交,内同 “纳”。 5. 要誉:博取名誉。要同“邀”,求。 6. 端:开端,起源,源头。 7. 我:同“己”。 8. 然,同“燃”。 9. 保:定,安定。 10. 恻(cè)隐:哀痛、怜悯。 11. 忍人:狠心对待别人。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同“纳”,接纳,交纳) 2、若火之始然(同“燃”,燃烧) 虚词 自贼者多。古义:伤害;今义:偷东西的人 一词多义 1、所以 (1)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介词,用来……的、的凭借) 2、是 (1)人之有是四端也(指示代词,此) (2)斯是陋室(判断词,同今义) 3、事 (1)不足以事父母(动词,侍奉) (2)今日之事何如(名词,事情)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2)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3)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4)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6)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7)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8)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状语后置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2)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
“忍”,狠。(君王为人不忍《鸿门宴》) “忍人”,狠心对待别人。 “不忍人之心”, 怜悯别人的心,同情别人的心。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即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 (一)梳理思路 第一层(开头至“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观点,指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理天下就很容易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观点)——行不忍人之政 仁心(人性)——仁政(政治) 不忍人之心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推行仁政是天经地义的 第二层(“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至“非恶其声而然也”) 举例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尽”的观点。 孺子将入井(举例论证)——人皆有恻隐之心 第三层(“由是观之”至“不足以事父母”) 阐述人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扩充它们,就足以安定天下。 不忍人之心 恻隐之心——仁之端 羞恶之心——义之端 辞让之心——礼之端 是非之心——智之端 火始然泉始达 扩而充之——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
2、运用排比,精炼整齐:“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运用排比,既增强语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又能严密地展开论述。 3、举例论证,易于接受:如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为例来论述。 4、对比论证,态度鲜明:“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强调扩充“四端”在为人、为政方面的重要性。 ▲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三岁时,父亲去逝,全靠母亲教育。孟子从小立志学儒习礼,15岁左右,他入学读书,“受业於子思(孔子之孙)之门人”,上承孔子、子思之学。 孟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主张“性善论”,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其仁政思想具体体现为: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兼并战争,主张“保民而王”;主张“民有恒产”,减轻赋税;强调舍身取义。 他曾游历于齐、宋、魏、鲁诸国,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作《孟子》七篇。 2、《孟子》 孟子的思想集中反映在《孟子》一书中。《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7篇,一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属先秦语录体散文集。 书中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齐桓晋文之事》等篇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
高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生物| 历史|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初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
高二: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生物| 历史|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初二: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地理| 生物| 历史| 道法 |
高一: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生物| 历史|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初一: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地理| 生物| 历史| 道法 |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制| 科学| 试题: 小学| 初中| 中考| 高中| 高考| 作文: 小学| 初中| 高中| 满分| 技巧|素材|英汉词典 |
高校: 985/211| 各省市| 港澳台| 国外| 排名| 中考专辑| 高考专辑| 各省中学| 职业考试: 从业资格| 技术技能| 艺术等级| 公务员| 百年党史 |
课外: 教育动态| 教育法规| 老师榜| 家长帮| 学生派| 安全说| 古诗古文| 世界名著| 近代文学| 寓言故事| 格言名句| 阅读技巧| 在线许愿祝福 |